令人欣喜的是,上海老年大学展台凭借超高线下人气,荣登教博会高校组人气榜首,充分彰显其深厚的教育底蕴与独特的银发教育魅力。
原创
2025-05-21
上海开放大学“银发e学堂”项目入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宣传推介,并荣获“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成为上海市唯一获此荣誉的项目,本次全国仅22个项目获评该奖项。
原创
2025-05-2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5月迎来“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与“民法典宣传月”双节点,既倡导家风建设之“暖”,亦彰显法治保障之“度”,共同守护社会文明根基,继4月成功举办首场“市民读书汇”活动之后,上海开放大学再度携手上海书城推出“市民读书汇”第二期活动,悦读教育经典,关注家国情怀,为家长释疑解惑。
2025-05-21
会上,通报了我市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介绍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工作的情况。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围绕运动时间质量、场地师资配备、课内外赛事活动等核心环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
2025-05-21
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更新观念、科学育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今天的《新闻这一课》邀请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与大家分享。
2025-05-21
您家中是否住着一位对科学充满热情、总是渴望探索的“小小科学家”?TA是否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总是追着您不停地问“为什么”?是否喜欢在家中摆弄各种小物件,尝试着解开它们的奥秘?
2025-05-21
上海的满意度数据亮眼,“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在35个城市中排名第三(并列),且多项指标排名第一。本次调查的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与“政府工作效能”两个维度,涵盖了近20项评价指标。
原创
2025-05-21
AI时代的公共外交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持续发力服务中国外交?“第四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续聘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学界、政界、企业界的80余名代表围绕“AI时代的公共外交:变革与发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原创
2025-05-21
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复旦大学调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工作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上打头阵、当尖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05-20
上周末,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2025年优秀设计作品展在临港滴水湖码头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产教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共展出158项设计作品,全面展现了学校教学改革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
2025-05-20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将于5月24日至25日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而在文保单位里举办模拟法庭,正是“以法治护文脉”的生动实践。
原创
2025-05-20
“单片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大家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动手实践,亲身经历一个让自己的想法变成能运行的智能作品的旅程。”每次在单片机原理第一课上,杨海马教授总是以这样的热情开场,点燃学生们对仪器科学的探索欲望。他用二十余年的坚守,将理论与实践熔铸成工程人才培养的基石,托举起一个个未来工程师的创新梦想。
2025-05-20
来自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近40位国际友人,与各界代表100余人共聚一堂,以“文明交响诗”“滨江漫步”“中国之声”等形式,共同探讨城市治理、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的新路径
原创
2025-05-20
来自阿根廷、捷克、希腊、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16名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学生,齐聚河南鹤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知中国——中医寻根之旅”文化交流活动
原创
2025-05-20
在复旦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校董、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带来了一堂特殊思政课,这也是他担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后的首秀。
2025-05-20
3000名师生和校友欢聚光草,参与“百廿传承·活力健康跑”和“百廿同行·定向趣味跑”,在奔跑中感受复旦独特的育人理念与深厚的历史文化
原创
2025-05-20
该模型严格按照实船标准打造,精细呈现了邮轮的外观造型、内部结构以及关键设备等细节,具有极高的展示与珍藏价值。
原创
2025-05-20
182天,他逐步找到了外语人在科技时代的独特价值,这份蜕变远比金奖本身更珍贵。正如他所说:“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原创
2025-05-20
全国有个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协同组,从20个省市自治区各选一所学校参加。他们的代表从上周五一早开始,连续在上海松江二中开了三天专题会议,还请了一堆教育专家甚至院士,围绕“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展开研讨。有意思的是,多位专家的结论竟然是,现在很多家长“卷”得不得法,甚至“卷”出了问题,优质的教育应该是让所有孩子拥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
2025-05-19
该项目不仅是中非教育交流的重要成果,更是中非友好关系的生动见证,15年来,项目主要取得三方面成果: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师资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原创
2025-05-19
文化节以“多元之声,和美与共”为主题,设立了28个不同国家的文化展台,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师生参与,通过文化展演、美食体验、艺术互动等形式,呈现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
原创
2025-05-19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上海海事大学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扬帆四海·丝路遗韵”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古船模展览在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正式开幕。
原创
2025-05-19
展览首日同步启动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与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深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双方将在课程共建、实训平台共享、创新项目孵化、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原创
2025-05-19
AI+人形机器人+红毯,会产生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17日上午,2025上海科技节在张江科学会堂拉开帷幕。30多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热爱科学的中学生代表走上“AI科学红毯”,带来卓越科技成果的同时,也绘制出一幅幅穿越未来的科学蓝图。
2025-05-19
4月,上海高校官微在春季迸发出蓬勃之意,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世界读书日”“思政教育”等话题中热火朝天;招生、毕业、求职、比赛、赏春等活动丰富多彩;“清明节”“劳动节”“校庆”等节点性话题亦热度显著。
2025-05-19
“上海高校博物馆开放月”定为5月18日-6月18日,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下,上海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联盟各成员高校将策划开展精品展览、公众讲座、研学课程、文化演出、学术研讨等特色活动,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近距离感受高校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2025-05-19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上海承担国家关于AI未来领军人才培养“试验区”改革探索任务,正实施人工智能促进科研范式改革赋能学科跃升计划。各大高校接连构筑“AI+”教学科研新平台,支撑行业应用、建设人才高地,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
2025-05-19
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上海有备案博物馆171座,每14.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博物馆2024年共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5-05-19
上海市朝阳中学“竞攀楼”二楼,一个关于都市校园的田园故事翻开了新篇章。“谢谢叔叔阿姨们,你们送来的秧苗,一定会在我们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在别开生面的赠苗仪式上,静安区永兴路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接过“光明谷锦”优质大米秧苗,期待长成饱满的稻穗。一旁,在孩子们清脆的语音指令下,“爱劳动的机器狗”将“稻梦空间”的劳动果实“运送”到光明农发集团相关人员的手中,大家期待着同学们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把这些小小的秧苗培育成优质大米。
2025-05-19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5月18日,作为复旦大学校区的发源地、复旦精神的溯源地的复旦大学标志性文化育人功能区“复旦源”亮相。以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一源六馆”正式开放启用,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原创
2025-05-19
打开AI上中医APP的“和我聊天”模块,新上线的“和小合”智能体可以24小时和学生进行聊天。其开发应用是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中医药智慧科学化应用”的一次探索,也是运用AI技术赋能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实践。
原创
2025-05-19
复旦大学携手杨浦区人民政府,在见证上海百年工业文明转型、承载城市更新使命的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举行“百廿复旦 健康同行”大型义诊,复旦上医精心组织各附属医院集中为市民提供线下义诊和线上科普服务。
原创
2025-05-18
“共赴文明之约”市级专场活动在上海和平公园举行,作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代表,上海开放大学首次亮相并推出“芳香守护记忆,科普赋能晚年”老年认知障碍知识科普便民服务项目,以专业力量回应社会民生关切,为城市文明注入温暖底色。
原创
2025-05-18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金亚秋做客嘉定一中“院士大讲堂”,以“砥砺前行,我与祖国共命运”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充满家国情怀与学术深度的思想盛宴,引领大家探寻求学初心,共筑强国梦想。
原创
2025-05-17
业内专家及来自全球的教育、产业、科普等领域大咖以最前沿的视角,聚焦“AI驱动变革 产教融合破界”主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在高端对话中呈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AI+教育”应用闭环与人才培养未来愿景,与全国教育从业者共解“AI+教育”命题。
原创
2025-05-17
5月16日,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上海教育电视台承办的“老兵永远跟党走”之“退役军人展风采·红色文化进校园” 系列宣讲活动,2025年度第一站来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5-05-17
5月17日-5月20日为各区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日。5月21日起,对已验证通过的适龄儿童,陆续发送公办小学入学告知信息。5月24日-5月25日为各区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日。
2025-05-17
5月16日,上海博物馆“文物里的中国智慧——古人的‘黑科技’中英文图文展鉴赏活动”在上海宋庆龄学校举行。活动现场,上海博物馆向上海宋庆龄学校赠送《博物之美——探秘中华文化》系列丛书,该校图书馆同步开设“文物中的科学”专题书架,将展览影响力不断延伸。
2025-05-17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上海承担国家关于AI未来领军人才培养“试验区”改革探索任务,正实施人工智能促进科研范式改革赋能学科跃升计划。各大高校接连构筑“AI+”教学科研新平台,支撑行业应用、建设人才高地,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
2025-05-17
“理想的模式是在坚持K策略原则和长远目标的同时,鼓励r策略的灵活性和探索精神。”著名社会学家、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赵鼎新教授应邀带来题为“优势策略与其环境”的专题报告。
原创
2025-05-17
本届大赛共设106个赛项,其中学生组设96个赛项,教师组设10个赛项。近百所职业院校参与初赛,6000多名师生进入决赛,参赛人数和赛事覆盖面创新高。
原创
2025-05-17
展区分为市级展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展区、AI+教育特色主题展区、高等教育展区、区域教育展区、职业教育展区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展区等七大展区。展会期间,近一百三十家教育单位在现场集中展示各自在AI+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原创
2025-05-16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将在全国百余个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了解到,各研究所均推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欢迎市民走进“公众科学日”,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2025-05-16
5月15日下午,同济大学第一艘海洋科考船——“同济”号试航成功,这也是我国首艘智能型海洋级综合科考船。据悉,“同济”号首次科考将于8月在南海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多学科综合科考。
2025-05-16
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家庭结构是中国特色,也带来了中国式家庭教育。那么,祖辈与孙辈之间的隔代教育到底好不好?对此,本周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之际,来自沪上不同学科的教授在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周中各有一说、各执一词。
2025-05-16
在第四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之际,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高度关注、广泛参与、协同推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展示家庭教育发展新成果,5月15日下午,“家教伴成长 润心护未来”——2025年上海家庭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
原创
2025-05-16
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将于5月1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教博会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以“‘育’见AI,智启未来”为主题,将继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5月16日-18日为线下展,同期线上开展至6月底。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