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1-12-11 11:00:27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202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诞辰日前夕,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412位同学来到钱学森图书馆,用一场特别的研学活动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致敬。
412位同学,12位老师,9个班级,8位讲解员,6位志愿者,4位专家,3场讲座,1本研学手册,这一组数字记录了这一场研学的特点:学生人数众多,场馆主动投入,研学内容丰富。数字的背后,是4易其稿、精确到分钟的研学方案,交大二附中的仲丽娟老师说:“这一次钱学森图书馆的研学过程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没想到这么多的学生在一个体量并不算大的场馆进行3个小时的研学,能够保持全程井然有序,而且在每个展厅都有十分用心的互动学习任务设计,学生们的收获超乎想象。”
这样一场研学活动的策划其实是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就已启动,然而在“双减”之后,这样的活动无疑被赋予了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启示,代表着博物馆对“周五下午去哪儿”的一次探索式回答。
对学校来说,组织学生到场馆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开展研学活动无疑是最具操作性的方案,但是对场馆来说,大客流带来的接待压力,大批量团队集中参观学习效果无法保证,这样问题始终不容回避,“供需矛盾”始终存在。
钱学森图书馆和交大二附中探索的解决方案是馆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是将场馆研学深度融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将场馆研学作为整个学期课程方案中的一环,当学生们来到场馆时并非对场馆一无所知,他们完成研学任务走出场馆时,也不是此次学习任务的终点。
在交大二附中的六年级综合实践课表上,从9月18日到10月22日,共安排了五场关于钱学森的专题讲座,多位专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钱学森以及他所身处的时代。此后,通过拓展阅读、搜索资料、观看影片等一系列自主学习,在来到钱学森图书馆之前,钱学森的形象已在同学们的心中被逐渐勾勒清晰。
“我们的研学活动更强调实践性,不再仅仅是讲解员讲,学生被动地听和看,而是强调在场馆这个场景中印证课堂所学到的东西,尝试把自己已经了解的东西和场馆的展品、陈列、景观联系起来,再通过完成一系列研学任务,边学边思考边解决问题,从而强化他们对课堂所学的认知,加深对博物馆展陈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教育效果。”钱学森图书馆社教部副部长张文珺表示。
在钱学森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东风二号甲导弹”前,同学们的表现让带队老师和讲解员都感到惊艳,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以“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为主题三分钟即兴演讲。
六年级三班的李泽珂同学在整个研学过程中一言不发,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环节,他第一个走上讲台,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许多年后,人们会记得我们,记得这一刻。我们的后辈会因为我们今天的牺牲和付出,过上安稳的生活,到那个时候,虽然我们已不在这个世上,但是,我们仍会觉得,我们做得一切都值得!”
就在不远处,钱学森的铜像目光深邃,嘴角微扬。也许,这群孩子的话语,就是在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之际,对他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