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进行时”| 德法兼修,文化育人,华东政法大学这样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4-06-14 09:42:34

“十四五”期间,上海有30所普通本科高校参加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市教委鼓励参评高校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激励作用,紧密结合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上海教育”政务微信开设专栏,系列展现参评高校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亮点。今天,小育带你走进华东政法大学,感受该校改革育人的成果。

“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第一、以学生为根本。”华政人始终遵循这样的办学理念,开辟中国特色的高等法学教育之路。华东政法大学逐步探索出新时代法学本科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和模式,构建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成若干门兼具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历史体验与现实关怀、立足本土与关照世界的特色法治课程,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法治中国系列课程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华东政法大学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和“法治中国”系列课程,组织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门课程模块,并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融知识性、故事性、前沿性于一体的“1+1+N”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授课老师们专业素质过硬,教学十分生动有趣,将我国涉外法治理论的历史演变、内容体系娓娓道来。”国际法学院本科生倪晏清说。新学期,学生们对《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热情高涨,好评不断。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模块——“法治中国”系列课程首批6门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

《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开展集体备课

国际法学院任课教师吴尚轩表示,《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开设,是在校领导倡导下国际法学院的积极探索,“授课教师与选课同学教学相长,对涉外法治人才培育的认识更深刻,对做好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更有底气了。”

华政精心打造数个以优秀法治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名师教学团队和宣传团队,他们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在讲好中国法治故事、阐释中国法治观念和传播中国法治文化等方面保障课程实施过程,服务师生。

华东政法大学民法团队宣讲中国民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跨校跨界跨境,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4月26日,在沪港合作会议第六次会议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交流和合作安排》正式签署。这是华东政法大学积极拓展对港合作、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里程碑。

华东政法大学与香港律政司签署交流合作协议

作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华东政法大学专门成立涉外法治研究院和涉外法治学院。

2022年11月12日,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内地首家独立建制的涉外法治学院。2023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招录的首批本硕学生正式入学。

“大律师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讲解,与以往学习国内法不同,极大锻炼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能力。”学生吴子乐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之一的《普通法精要》全英语课程后感慨。这门课的15位主讲人,均来自香港地区顶级律师行。

《普通法精要》全英语课后师生合影

华政始终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打破学科院系壁垒、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高素质、即战型涉外法治人才。

服务依法治国,开拓知识产权育人新局面

华东政法大学王迁教授领衔的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是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团队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研室青年教师与学生座谈

他们指导的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数量达到36项,大量学生参加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等实践活动。他们指导的硕博研究生中,有人独立发表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人获得全国知识产权类优秀博士论文第二名,还有人成长为“十大杰出青年法律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女律师15强”和著名法律网站的创始人。

王迁教授法学研究和育人故事引发媒体关注

二十年精心打磨,《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案例研习》《知识产权法论文写作》一批好课从华政园辐射到全国。仅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就有35所院校、4000名学生正式选学。为配合教学改革,王迁教授独立撰写了新型学术型教材《知识产权法教程》(一至七版),被400余所院校使用。该教程与时俱进,两年至三年修订一次,每次修订幅度都在七至十万字,累计印刷21万余册,获得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和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用专业知识报效国家,把青春献给祖国。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在团队成员陈绍玲教授、贺炯副教授等指导下,翻译整理资料和撰写报告,参与国家相关部门委托的对国际条约及自由贸易协定草案的研究。同时,团队开启了推荐学生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实习的渠道,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成果。

培育法治文化,打造法治文化教育品牌

推进法治文化教育、筑牢法治宣传阵地对法学人才的培养而言至关重要。在校党委领导下,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首创沉浸式法治文化课程《<雷经天>与法治文化教育》,创排青春版原创话剧《雷经天》(2023年11月更名为《立场》),通过“讲台-舞台-讲台”方式呈现党在延安时期的法治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里长出来的法”。

2023年,教师、演员与助教以1场校外演出和8场校内汇演的精彩演绎,展现华政的法治文化教育,吸引数千华政学子参与中国法治故事和华政校史故事的视听盛宴。12月4日至6日,在“宪法宣传周”之际,青春版原创话剧《立场》开启北京巡演,走进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校园,进行“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学生反响热烈,引发观众共鸣。

青春版话剧《立场》在清华北大开展校园巡演

在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看来,该课程首先是一门“思政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它更是一门“专业课”,覆盖了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等领域的法学知识,是华政师生共同探索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起点的法学专业课程。它还是一门“素养课”,聚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通过课程内容设置和舞台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营造浓厚氛围。

传承法治文明,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青年法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华东政法大学肩负培养信念坚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任。近年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华政形成数个典型案例。

从我国在反垄断法方面的现实案例切入,在许峰的《财政学》课上,同学们切实感受了我国政府对民生支出结构的不断优化,价格管制对社会福利的不断提升围绕。围绕“新创企业品牌策略”和中华老字号品牌建设之路,《创业营销》课上李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今年5月,6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观摩活动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的关注。华东政法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构建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法学特色课程思政课程体系,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观摩月,发挥课程思政名师和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许峰副教授讲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

为了更好地创新经验推广模式,华政首创课程思政名师课堂实录,用文字的方式记录校内精彩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景。推进课程思政标准研制,全国首编《法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全国首创“课程思政树”,通过图谱建模的可视化技术,实现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动态数字管理,配合“一院一策”建设方案,刷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管理和建设模式。

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让华政学子快速成长、崭露头角。2023年12月,第20届CASC杯Manfred Lachs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中,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蒋圣力副教授带队,张懿珺等学生组成参赛队伍,荣获团体二等奖,陈佳玮获“优秀辩手奖”。该竞赛由国际空间法学会于1992年创办,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专业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赛事之一。在一次次历练中,华政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国际争端解决处理能力得到不断扩展。

素材由华东政法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