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进行时” | 以赛促创、以创促就、专创融合……上海理工大学这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4-08-14 11:09:25

“十四五”期间,上海有30所普通本科高校参加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市教委鼓励参评高校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激励作用,紧密结合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上海教育”政务微信开设专栏,系列展现参评高校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亮点。今天,小育带你走进上海理工大学,感受该校改革育人的成果。

2023年,上海理工大学一支跨学科学生团队凭借“红袖刀——全球首创肺癌无创治疗外科手术刀”项目一举摘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总决赛金奖。项目团队研制的柔性冷刀系统,给肿瘤无创治疗带来了新方案。这一双创项目前后历经8年艰苦研发,最初是由老师的科创项目转化而来,不仅是上海理工大学师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之一,也是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着力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生动写照。

学校2023年学科竞赛获奖师生面对面交流

上海理工大学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跨学科组队,积极参与各类双创竞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覆盖全部学院的科研项目课程,配备专业导师,在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培养科技创新主力军;优化双创资源配置,建立课内外、校内外联动机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科学思维、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健康身心”的卓越工程型人才。

师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交流与研讨


以赛促创,推动双创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面对家乡果蔬滞销问题,上理工助农“巾帼”团队因“如何帮助农民拓宽销路,运用所学知识助力脱贫”的情怀和信念走到了一起,她们历经百余次贫困地区调研、夜以继日的实验和设备升级,成功研发出了将新鲜果蔬加工成营养可口脆片的“VF真空低温油炸机”,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该设备极大提高了果蔬的附加值,并应用到68个市县的扶贫工作中。团队相关核心技术被授权9项专利和67项软件著作权。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思想引领、油炸机技术攻关、项目特色亮点和核心竞争力梳理凝练、对接相关地区……从最初立项到让果蔬迸发脱贫力量,“巾帼”团队的成长离不开任课教师、学士导师、思政教师、双创导师等组成的“智囊团”的全程指导。这是上理工坚持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融合,凝聚任课教师、学士导师、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五方合力”,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缩影。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创新创业大作业,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成果导向、水平导向、实践导向,以提升创新创业学分的含金量。通过双创体系的培育、双创文化的涵养,追求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在上理工学子中蔚然成风,各级各类双创竞赛领奖台上都闪耀着上理工人的身影。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及以上奖项428项、上海市一等奖及以上4039项;本科生授权专利615项,70多项科技发明实现转化。


打造科研项目课程,涵育覆盖全学院全学段的双创“生态圈”

打造科研项目课程是上理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创新人才早发现、全链条、长周期培养。在该课程学习中,材化学院本科生常淑月在导师余灯广的启发和指导下,创新提出外型犹如“猪鼻子”般的纳米纤维新型结构,大三时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SCI论文,获得保送浙江大学研究生的资格。

常淑月大三时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SCI论文

不仅是常淑月,余灯广在科研项目课程中指导了百余名本科生参与到80余篇国际三大检索论文(SCI/EI/CPCI)和10余份中国发明专利的科研工作中,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本科生获得10余项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参加各类比赛获奖10余次。

这是上理工近年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化专创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典型案例。自2020年启动以来,科研项目课程立项400门,培养学生约2000名,覆盖所有学院的绝大部分专业,实现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科技革新和产业变革的胜任力。依托科研项目课程,师生累计完成论文353篇、专利53项、课程研究报告93项。科研项目课程也是培育双创项目的重要来源,累计孕育市级和校级竞赛奖项101项、市级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3项。


拓展实践资源,孵化高端复合型工程创业人才

2018年,环建学院本科生刘伟,在导师李飞鹏的指导下,到上理工科技园创立起一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系统治理和低碳理念,他深耕城乡水体污染治理,瞄准水体水质和环境修复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将专业所学、实践所长融入创新创业实践中。他设计制造出可持续改善和保障广西贵港市中心河道水质的环保设备,为其创业之路带来了“第一桶金”,并于2021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

刘伟与同学在浙江省慈溪市某养殖场对水体进行取样观测

近年来,上理工加强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师生共创,培养了许多创业典型。其中,李涵创立公司成为国内5G商用无人机领域的领先企业;孔尧、蒋文凯、张庭赫、余昊源是颇具影响力的30岁以下创业精英;校友李博、王道雨也入选相关企业家榜单……

高素质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实践资源体系,上理工校内建有70多个、合计20000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2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校外与杨浦区联合打造“环上理工创新创业街区”、大学生创业家园、校企共建产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校内外联动的“项目培育-创业训练-校内孵化-校外孵化”四级创业孵化体系,并设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每年有20多个团队进行创业孵化、10余项成果进行转化,直接带动了高质量就业。

上海理工大学持续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主动对接行业、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促进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成果的毕业生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就业创业,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素材由上海理工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王祺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