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鹏
时间:2024-08-27 10:16:27
“老师,自从阳阳收到高中录取通知后,暑假里每天早晨6点起床学习,直至晚上11点才上床睡觉。他生怕自己开学了跟不上……”
顶着高温天,连日来,上海市南洋模范高级中学高一(9)班班主任陆胤对全班48名新生开展家访。家访首日,陆胤刚走进学生阳阳的家,阳阳外婆就挽着她的手,“汇报”外孙的最新情况。
下周就要开学了。今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对沪上高中而言,是一个新的生源群体:这一届学生俗称“摇一代”。
所谓“摇一代”,和一项教育政策的“落地”有关。到2020年,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施“公民同招”,即“小升初”也首次落实超额摇号政策,学校在不挑选生源的情况下迎来新生源。
随着“摇一代”经过中考、步入高中,这个暑假,不少沪上“头部高中”的班主任发现,班级里,来自公办初中的学生较过去明显多了。“新的生源会给班级的管理带来新的变化,需要我们提前应对。”包括陆胤在内,近期,沪上的高一年级班主任们也在迎接挑战中踏上了家访之路。
为何还没开学,有些学生就焦虑了?
见班主任来家访,阳阳外婆虽只是寒暄几句,但陆胤很快就抓住了要领:首先,阳阳对高中学习有很高期待,学习自律意识较强;第二,阳阳有一些压力和焦虑情绪。
陆胤发现,这个暑假里,班级里的不少学生,都在自己“加餐”,发奋学习。她分析,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高中新生活感觉心里没底、有些畏惧。家访过程中,她试图进一步和家长、学生对话,结果发现,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和初中生源校有关。比如,阳阳毕业于一所公办初中,收到高中录取通知后,他就生怕自己不如来自民办初中的同学学得多,所以拼命在暑假给自己“补短板”。
在今年家访前,陆胤做了细致的“功课”。她逐一分析了全班同学的初中学校以及他们各自擅长的学科,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兴趣特长以及在初中阶段的各类经历。
在她看来,班级学生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来自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的生源比例接近,来自公办初中的学生数量较过去有大幅上升。
“从生源看,近年来中考招生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地后,确实起到了正向的引导作用,公办初中头部学生的竞争力也在增强。”但家访一圈下来,陆胤还是隐隐感到,和学业表现相比,部分来自公办初中学生的自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
比起“超前学”,老师更期待学习潜力
暑假里,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一(10)班主任张博在家访时,也隐隐感受到了中考改革带来的生源变化。不少学生告诉她,今年的中考试题出得很灵活,与平时做的题目很不一样,这似乎预示着,未来高中的学习也会很不简单。
“作为高中教师,我们其实是乐于看到命题出现变化的,期盼考题更‘活’一些,选出思维品质更活跃的学生。”然而张博也发现,虽然还未开学,但学生的学习自律程度,包括学习习惯、能力等,确实有差异。比如,有不少家长表示,这个暑假,孩子已通过自学、报培训班、观看在线网络课程等方式,提前学习高中部分科目的内容。
上海市晋元中学高一科创班班主任章佳琳家访后也有类似的感受。今年,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咨询时对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十分关注。“孩子如果想研究课题的话,学校匹配的师资如何?”“学校有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吗?”“高校正在主动调整学科,理工科扩招了,哪些大学专业更值得推荐?”……章佳琳直言,和往届家长相比,这届高一新生虽然还未入校,但家长对升学政策已经研究得“门清了”。
在启动今年家访前,陆胤还多阅读了一份材料,那就是初中学校老师写给班上学生的评语。
比如,学生晓智的学习成绩十分不错,但家访期间,晓智明确表示,自己的目标大学已经定了,就是希望能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初三时我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数学老师,我的梦想便是做一名数学教师。”在家访中,几位同学都向陆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令老师眼前一亮。
与家长和学生的点滴交谈中,不少高中老师也看到了新一届高中生身上的学习潜力。“相比一些拼命刷题提前学的学生,很多时候,老师更喜欢入学时‘一张白纸’的学生。确实,部分同学在公办初中就读期间,可能‘提前学、超前学’的内容并不多,但这部分学生身上有更多的求知欲和更强的学习动力,也预示着发展的无限可能。”陆胤说。(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所有学生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