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越有松弛感,孩子对学校越有好感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星

时间:2024-08-29 10:17:50

       蓬莱路第二小学一年级年级组长陶晓燕最近用两周时间完成了对27户学生的家访。让她感触最深的是,这届新生家庭的松弛感比以往更强了。“以前到小一新生家里去家访,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识字量够不够、学到50以内的加减法够不够。但今年,家长和我交流更多的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等。”

      
       陶晓燕做过粗略统计,今年带教的班级,约三分之一的新生家长是90后。相比关注“起跑线阶段”的知识储备,这届新生家长更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建立对校园的好感。实际上,这也正是多数小学老师希望和学生家长重点交流的话题。
      
       “新生手账册”回应家长的关注
      
       作为一所新开办的公办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开学即将迎来首批一年级新生。相比传统公办学校的对口入学,由于该校采取的是学校所在区域内摇号录取,所以学生在班级里碰到“老同学”的概率并不高。
      
       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尽快熟悉新校园和新同学,避免入学焦虑?带着这一目标,老师在家访时,特意为每个学生送上了一个新生礼包。礼包里,除了装有铅笔、橡皮、直尺等一些开学必备的文具,还有一本学校精心设计的“新生手账册”。
      
       “我们是一所全新的学校,网上能查到的资料比较少。前期通过问卷调查,不少一年级家长反馈,对孩子即将面临的陌生环境有些担忧。”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副校长冯志兰介绍,为此,学校特意梳理了学生在入学前以及入学准备期应该了解的相关内容,以及家长比较关心的细节,印制了这本专供新生的手账册。
      
       从学校的环境创设到特色课程,从每天的上学、放学时间到建议学生在家的运动、阅读计划等等,这本给新生的手账册,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的介绍,更是一本陪伴学生共同迈入新学期的“成长纪念册”。“开学后认识了哪些新伙伴,去了校园的哪些新地标,手账本上都预留了相应位置,供新生记录打卡。回家后,新生也可以邀请父母一起点评,帮助大家了解新集体和新环境。”冯志兰说。
      
       家访先线上再线下,孩子的紧张感不见了
      
       头一次见到陌生的老师登门,孩子紧张、害羞怎么办?除了班主任,怎么让其他学科老师也能更快地贴近学生?为了让家访更具实效,卢湾一中心小学今年特地增加了一个线上家访的环节,就是让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家庭先在线上“破冰”,彼此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然后老师再到学生家中面对面交流。
      
       作为卢湾一中心小学最年轻的年级组长,95后班主任张怡雯坦言,有了线上沟通的基础,再来到学生家时,不仅老师会更游刃有余,很多“萌新”也会热情地迎接老师。比如,有的学生会主动带老师参观房间,展示自己的爱好,老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也更加顺畅。
      
       “我们希望告诉家长,一年级‘萌新’在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开学后才能尽快进入状态、适应校园生活。”陶晓燕表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起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当的专注力和必要的规则意识。具体而言,孩子能不能早睡早起,能不能独立洗漱、吃饭、上厕所,能不能自己收拾房间,这些看似和学习并无太大关联的生活细节,其实代表的是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高低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这些细节今后多少会影响到孩子在校的学习状态。
      
       身为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在开启今年的家访前,陶晓燕特意召集了工作室的其他老师,围绕家访展开了一次线上“头脑风暴”。从家访前的准备、家访中的细节、家访后的梳理等方面入手,分享各自的“家访宝典”。“家访后,我们还会进行复盘,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成长计划,以便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陶晓燕说。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