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会计故事”?上经贸大师生这样做……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4-08-30 13:03:19

今年暑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开展了第三届“何以中国,讲好故事”创新实践大赛,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之治”,充分挖掘财会学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优势,组织21个实践团队近200名师生,聚焦红色文化、历史遗产、数智技术、企业管理、乡村振兴、环境发展等核心议题,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单位、大中小学、田间地头实地探访,提出意见建议,在实践中感悟“何以中国”,淬炼服务“中国之治”青春本领,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会计故事注入青春活力。

党建引领

讲述“中国之治”红色故事

据介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高度重视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会计学院紧扣财会学科领域中的“中国之治”,突出“学科+”特色,精心打造“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会计故事”大思政课,组织师生讲好中国故事,坚定中国自信。学院连续三年开展“何以中国,讲好故事”创新实践大赛,累计50余人次专业教师与行业导师带领600余名学生,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会计故事”为主题,围绕市场经济、数字转型、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财会、审计职能、企业内控等方面,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理论实践、调研创新、乡村赋能、志愿服务。

青年学生们将调研实践中的“所学、所思、所获”运用于个人成长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中,以精彩实践解读“中国之治”的流量密码,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会计学院将党组织建在实践项目上,成立“何以中国,讲好故事”创新实践大赛临时党支部,由参与调研的全体师生党员组成,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进行专题学习,分享实践成果。

实践项目团队走进城镇、走近乡村、走向基层,奔赴江苏、江西、云南、青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最远跨越5000公里,共探访25处红色场馆、实践基地。师生以“纪律教育永远在路上,壮美山河中国智慧”等为主题拍摄制作“探生财‘莜’道,行经贸青春”“到延安去,走一段新长征路”“红土情深,数智赣都”等21个微党课,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追忆红色记忆。

此外,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党委号召,组织开展宣讲会、分享会、培训会,鼓励青年学子在火热的实践中淬炼成才,用行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会计故事。

image.png

专业赋能

讲述“中国之治”的数智故事

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王如燕教授带领实践团队广泛收集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案例和反馈,增强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有力数据支撑,助力以数字化技术赋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团队也意识到,推进数字化保护工作面临着宣传筹划、传播渠道、设施维护和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

数智化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路径。会计系教师马国杰带领团队深入苏州评弹艺术传承基地,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非遗传承与评弹艺术的数字化保存。在构建数字化平台、开发互动体验项目方面提出建议,如引入现代剧场手段,结合AR、VR等新技术,增强戏剧张力和观众的沉浸感。

image.png

image.png

该学院党委副书记施毅婷老师指导的“智旅朱家湾小分队”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朱家湾村深入开展数字化乡村旅游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和民宿经营集群走访,提出了搭建统一采购平台、开发旅游服务APP和数字IP等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朱家湾村的数字化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化发展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另一方面,学院研究生团队以“数智化变革与企业管理会计创新”为主题,在何开刚、刘雨、鲁瑛均、孟怡珺、杨慧辉、赵世君6位专任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汇付天下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运用会计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形成调研报告7万余字,以专业实践赋能“中国之治”下的企业管理智慧。

实践绘梦

讲述“中国之治”的青春故事

会计学院审计系张天舒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前往中共四大纪念馆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场馆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从数字化技术在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意义出发,开展大量调研,精准梳理并为“沉浸式”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运营提供完善方案建议,团队还设计特色文创小卡,丰富游客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深度。

会计系教师刘雨带领调研团队深入河南省郑州市和开封市,探索文化旅游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团队在河南博物院体验了数字孪生和VR/AR技术带来的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公众对数字化文旅服务的一线反馈,揭示了推广数字化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认知和成本挑战。团队致力于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效益,助力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新时代的振兴。

“绿脉共玉”实践团队在会计学院团委书记茆慧桥、马鞍山日报记者唐焱双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开展青海省共玉高速沿线“生态+X”乡村振兴调研。团队成员运用智能技术和专业会计分析技能,与共和县政府深入探讨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详细分析了“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放羊”的黄河水电光伏产业链运作模式,为当地绿色发展模式提供了创新的路径和思路。

课内课外精准融合、学期假期无缝衔接,学院还通过研究生案例研究专题、“一站式”社区服务实践专题、劳动教育“万物工坊”专题等孵化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学院团委副书记赵婉君老师带领“绒花不败”、“与‘泥’同行”团队奔赴南京,探索非遗文化手工艺传承中的“工匠精神”,于实践中厚植文化自信。

image.png



责任编辑:刘时玉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