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网
作者:王希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
时间:2024-09-18 10:17:59
新学期开启,想必又有一批小朋友、大朋友要忍受背诵默写的“折磨”了。虽然我是语文教师,但不得不承认,默写以前是我的“仇敌”,现在是我学生的“仇敌”。不少家长也一直向老师抱怨,因为默写,家里常常鸡飞狗跳,亲子关系频频受到考验。
在知识“总量有限”的时代,学习非常依赖人的记性,教育也更趋向于死记硬背。比如曾经的私塾教育,不管小孩是否理解,四书五经之类先背下来再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教育更强调尊重孩子身心成长和教育的科学规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死记硬背自然不应该再提倡。更何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也让我们质疑单纯背诵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的存在价值。毕竟问一问AI(人工智能)就知道的东西,人们还需要去记忆背诵吗?
能不能取消语文考试中的默写?这个疑惑其实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若回到学生时期,可能我会投赞成票。但作为语文老师,我却认为我们应该有更理性全面的考量:一方面反对纯应试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不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一概否定背诵的意义。
不少学生对背诵心存“怨念”,原因何在?
我读书的时候,由于机械记忆能力天生比较差,语文课的背诵简直就是梦魇。为了不至于被老师点到名时背诵不出、被人笑话,学生时期的我想了各种办法。实在逼急了,甚至和前桌的女生商量过,能不能允许我贴张纸在她背上。偏偏她有那种“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相形之下,我更觉得自己记忆力的不足。
比起语文背诵,我的英语更糟糕,课文基本上一句都背不出。当时,我感觉背诵“毫无用处”,凭空增加了学习负担,当然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背诵。我想,现在大量同学一定与我有着同样的“怨念”。
很“不幸”的是,我读研的时候,学的专业是对记诵要求非常高的中国古代文学。记得有一次,我的硕士导师邬国平先生看出我背诵积累的底子薄,对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背了没用?其实只有背下来了、默得出来,这些才会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惭愧之余,我制定了计划,起名“重塑记忆力计划”,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没记住的东西重新背,每天都背一点,一直持续到工作之后很多年。
正是这个宏大的计划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一种“假象”:我上课旁征博引,名言佳句张口即来,是因为我的博闻强记。其实这完全是错觉。记得工作后有一次,我花了几个小时终于艰难地背完了《九歌·山鬼》,有的地方还会颠倒漏字。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让当年坐在我前排的女生试试,不到20分钟,她就能流畅地背出来,一字不差。所以,记忆力好的人和记忆力差的人,简直可以说是两个物种。
警惕另一个极端:过于关注思维训练,忽视背诵
虽然背诵很艰难,但是我确实愿意背诵了,因为我认识到了背诵的重要性。记忆留存的东西,相当于留在你的大脑缓存中;而留有一点印象的,最多相当于在你的大脑硬盘中;需要搜索才知道或者想起的,那就相当于在云端了。
对这三种不同的记忆方式,大脑调用的频率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熟读成诵的东西,用起来最顺,所谓“信手拈来”,因为体悟最深。至于放在缓存中的东西,确实可算是“自己的东西”,因为可以随时调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邬老师当年的话是没错的。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全部依赖于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记忆的环节是先于其他技能的,记忆是高级思维的基础。轻视背诵,意味着长时记忆库中的信息不够丰富,会限制学习者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当下,不少人对教育的看法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关注思维训练,却忽视了记忆的重要意义。语文中的背诵默写集中在古诗词以及文言文方面。就我的观察来看,不少学生会采取最省力的方法,完全按照考试的需求背诵。比如古诗词,不少学生能做到看到上句写出下句,考填空没问题,但若是再问一问作者和题目,可能就会回答不出。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背诵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管是古诗词,还是文言文,要背诵默写,就必须体会音韵节奏,弄清句段篇章,理解背后的深意,这个过程对形成语感是极其重要的。
从考试的角度看,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现在的默写已经从全部考上下句变成了理解性默写,在情境中运用。这样一来,不但要背,还要杜绝傻瓜式、不用心的死记硬背。
那么,换种方式考察会如何?我记得我读高中时,名句默写是没有范围的,课内课外都有,而且是选做其中的任意几句,比如八选五。这样的好处就是,只有大量积累,才有比较高的概率得满分。对于在考试范围外加一首诗都恨不得投诉老师增加负担的学生来说,这种考法恐怕不会受欢迎。
那些考后就不曾用过的知识,并非全然“无用”
让我们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平时生活中基本不用古汉语,那么干脆直接取消默写,甚至直接取消文言文行不行?
从教经历告诉我:不行。
究其缘由,背诵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甚至关系到所有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若从实际功用的角度来判断,其实不光是古汉语,许多知识点都没必要学。比如,从高考结束后到现在,我从来都没有在生活中用到过二次函数、复数这些东西。那么,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可以从数学考试中删除呢?答案肯定是不行。看上去,这些知识点除了极少数专业人员用得到,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没用。但是,学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在现实中使用,是为了训练你的思维,让你变聪明。
数理化的学习让人变得更有理性,而语文的学习则会让人变得有情趣。人应该是一个非工具的存在,科学理性是每个人的必备素质,而文史哲的素养每个人也都应该具备。
古人逼孩子背下四书五经,是为了让他们在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体悟圣贤之道。今天我们的青年学生之所以还要背古诗文,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增加一些色彩。
也许高考过后不久,所有思考题、赏析题的解题技巧都会被学生统统抛诸脑后。但是,当八月十五的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也许我们会突然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而此时,也许曾经被老师逼迫背下来的两句诗会涌到我们的嘴边,传达出我们的思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我们大概会重新评估“有用”和“无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