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举办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设计未来:智能设计驱动可持续创新”论坛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4-10-01 17:38:22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9月28日,华东理工大学举行了“设计未来:智能设计驱动可持续创新”论坛,此次论坛也是以“设计无界,新质生长”为主题的2024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特赞科技、GGAC数字艺术大赛&数字艺术平台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汪军主持论坛,副校长阎海峰致辞。

image.png

张宏韬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大幅提升了设计产业的创造效率和质量,拓展了设计产业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引擎。近年来,上海全力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打造“设计之都”,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加速共同设计与发展,形成了显著成果。接下来要着力把握“AI+设计”的前瞻性和突破点,抓住机遇,共同开启“AI+设计”新未来。

阎海峰表示,近年来,华理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全面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战略,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智能设计驱动可持续创新发展,着力推动设计、科技、可持续性和创新加快融合。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进设计发展,使设计进一步赋能产业、铸造品牌、点亮生活、服务城市,创造更好的明天。

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胡洁教授以“人工智能驱动设计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了主旨演讲。胡洁首先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背景,回溯了从工业化到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脉络与创新设计对应的发展进程。他指出,在智能化时代语境下,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融合经历了“格物+造物”或者“学习+创新”两个阶段。胡洁分享了不同发展阶段下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深度融合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AIGC、Sora等新技术的产业应用案例。他剖析了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实践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数据,阐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张杰教授以“渊、源、流的演绎,闽地涉台传统聚落空间类型与特征研究”为题,从“渊、源、流”三方面讲述了闽地涉台传统聚落类型与特征。“渊”即移民浪潮,包括对闽台移民历史的钩沉、移民语境下的古道和移民古道下的聚落,综合得出闽地涉台聚落空间发展的文化地理特征。“缘”即闽台五缘文化,映射到聚落空间则表现为地缘型、血缘型、文缘型、商缘型与法缘型五类聚落类型,五缘情愫维系了两岸传统聚落的联系,铸就了涉台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流”即传统聚落空间特征,建立在移民浪潮之“渊”与五缘情愫之“缘”,以此得出空间特征与流变谱系。通过对“渊、源、流”的探讨,由此建构一个判读、阐释空间与价值的体系。

本次论坛还进行了两场圆桌对话。第一场圆桌对话以“智能设计的人才培育”为题,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蓉蓉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胡飞、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于晓坤、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等嘉宾就人工智能时代下设计教育、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与挑战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第二场圆桌对话以“可持续创新的产业奋进”为主题,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丁伟主持。特赞科技创始人兼CEO/同济大学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范凌、复旦大学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钱振兴、GGAC数字艺术大赛&数字艺术平台创始人林永民等嘉宾就如何用设计力量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产教融合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娄永琪为本次论坛作总结,他表示,“设计无界 新质生长”就是要向“新”求“质”、蓬勃发展。作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设计是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关键路径。他希望与会嘉宾通过此次论坛,继续在学界、产业界引领智能设计驱动可持续创新的发展潮流,让设计成为上海城市创新推进器。

责任编辑:刘时玉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