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AI大课开课满月 61门课程成效如何?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4-10-14 10:45:41
这两天,2024年诺贝尔奖陆续公布。其中,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的研究项目,都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诺贝尔奖“青睐”人工智能,彰显着AI驱动科研范式变革的浪潮已然到来,更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对此,沪上高校也正在尝试“答题”。复旦大学在这个新学期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模式改革,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打造AI大课。目前,61门AI大课已经开课满月,成效如何?来看记者报道。
1400多年前的北周武帝长啥样?在复旦大学全新开设的《AI考古》课程上,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钱振兴,正在给学生们讲述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对出土人骨进行科学分析,从而进行面貌复原的全过程。其实,人工智能与考古的结合,还有更多的应用方向。从各类文物的修复,到“为无名烈士找名字”,都是这门全新课程会探讨的内容。
这些应用场景,其实都有着跨学科的合作。因此,课程对文理科学生全开放,不设专业限制,更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开展课题研究。
包括这门《AI考古》在内,复旦大学这学期的课表,共更新了61门AI大课,按照难度分为四个序列,有近4000名学生选修。不同序列的AI大课各有侧重,作为学科进阶类课程的《AI基础设施实践》,主讲者基本都是来自产业一线的工程师。
从图形处理器、高性能网卡等硬件设备,到大模型训练框架、多维并行化机制等软件层面,产业一线的最新应用化为课程教材,让学生能够紧跟前沿科技瞬息万变的发展脚步。
根据规划,到明年春季学期,复旦会推出至少100门AI大课,还将融入更多实践内容。在专家们看来,面对着AI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高校课堂也需要更进一步拥抱人工智能。
责任编辑: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