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孙秀丽 张旭
时间:2024-10-28 12:42:35
如何借力产教融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上海电机学院于近日举行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50多位嘉宾领导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多主体联动协同推进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校内外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该校将在“大思政课”实践模式上开展更多维度的探索和实践,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现场,上海电机学院与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贵州省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安徽省宁国市委党校、上海电气集团党校、上海电信博物馆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并聘请了一批“大思政课”校外思政导师。学校将依托共建基地的红色资源、思政元素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实践教学基地、党建带团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对5位特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据介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校企双向奔赴促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生动实践,也是产教融合推进“大思政课”平台建设的有益探索。自建校以来,上海电机学院始终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同频共振,一批又一批电机学子参与创造了“首创”精神、“万吨”精神、“扁担电机”精神等上海工业文化符号。
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在用好用活校史资源、校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梳理上海工业文化的百年进路,传承上海工业文化的红色基因,把研究与弘扬上海工业文化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平台。学校将依托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努力产出一批高质量的上海工业文化研究成果,形成以“中国系列”“工业文化导论”等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打造上海工业文化高校智库,提供聚焦上海工业文化的决策咨询服务。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表示,学校将依托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的区域优势,探索思政教育与产教融合同向育人、协同发展的路径,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思政引领力。“大思政课”基地与上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将聚焦产教融合示范高地建设的总目标,传承上海工业文化红色基因,把研究与弘扬工业文化作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刘力指出,此次研讨会有助于各高校分享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教学改革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大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校企合作。他强调,当前深入推进的思政课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意,希望各高校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重点做好三方面的探索:第一,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引领学生投身服务国之大者;第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拓展大思政课社会育人资源;第三,壮大校外育人队伍、建设“大思政课”兼职教师库。
当天,聚焦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如何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上海工业文化发展脉络和研究方向以及切入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主题,与会人员展开交流研讨;就如何提升“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展开交流研讨,各位专家结合各自高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相应的借鉴经验。此外,多位专家就工业文化中的三线建设内容及其如何助推和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分享了研究成果。
据悉,本次研讨会的举行,正值上海电机学院获批“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攻坚提质计划建设单位”与第二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点高校,这是该校提升育人工作效能以及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提升的有效举措。学校未来将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通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探索形成“大思政课”建设典型经验和特色品牌。
记者 刘时玉 通讯员 孙秀丽 张旭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