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时间:2024-11-12 10:00:31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后期限临近,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4”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11日,在沪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教科文组织与国际教师工作组联合编制的首份《全球教师报告》新发中文版,数据显示:要实现2030年前普及中小学教育的既定目标,这6年内需新增4400万名教师,数量比中国现有师资队伍总人数的两倍还多。
这份180多页、27余万字的报告认为,可通过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和吸引力来降低教师流失率,包括实施包容性政策、改善工作条件和增强教师自主权。
缺口多少
基于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开发的模型,新的预测增量,虽然较2016年预测时的6900万人已有显著进步,但现有4400万人的缺口仍相当于目前全球教师队伍人数的一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周作宇告诉各国同行,2023年中国基础教育教师规模为1683.97万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约1232.47万人,研究生学历教师为78.68万人,两者占比达77.86%。
记者了解到,随着普及中等教育被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前各国新聘教师中的大部分都将投身中等教育。预测显示,相较于小学教师的近1300万缺口,全球中学教师的缺口高达3100万,其中58%是为了填补教师流失留下的岗位空缺,其余42%则是新增设的教学岗位。
无论国家收入水平如何,师资短缺都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预测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在2030年前需新增1500万名教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这主要因为当地学龄人口迅速增长且财政紧张。而高收入国家同样存在令人担忧的趋势,教师流失问题日益严峻,政府无法吸引足够多的新教师来填补空缺。比如法国、荷兰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都受到了师资短缺问题影响。
为何短缺
从供需两侧看,一头教育需求增长,另一头教育供给不足。报告认为,导致教师流失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推力因素,包括工作条件和教师福祉;其二是拉力因素,包括教师薪资和职业发展机会;其三是个人因素,包括退休、健康问题或家庭责任等。
分析教师薪资有助于评价这一职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竞争力。全球范围数据显示,各学段教师与其他能力要求相近职业的薪资水平差距,在各国间有极大差异。一些国家,教师的薪资是其他职业的两倍;但在另一些国家,教师的薪资则低得多。
而小学阶段,有半数国家教师的薪资低于其他能力要求相近的职业。在欧洲和北美,也有30%国家的小学教师薪资低于其他;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的教师收入甚至无法满足家庭基本开支。同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教师发展论坛上,教科文组织教师发展工作组负责人卡洛斯·瓦加斯-泰梅兹举例称,在东亚和东南亚,老挝、缅甸、印尼、蒙古4国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仅471美元。
当下,人员流失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教师群体中,而男性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流失率往往更高。据调查,2021年,全球小学和初中男教师的流失率分别为9.2%和5.9%,而女教师的流失率分别为4.2%和5.6%。年轻教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初期尤其敏感,人员流失率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呈U形曲线,职业初期和临近退休阶段的流失率最高。瓦加斯-泰梅兹点赞中国上海的退休教师计划,其基本享受与当地公务员同等待遇。
怎么补缺
应对师资短缺,变革教师职业。全球性的师资短缺问题带来影响巨大:对教育系统而言其代价高昂,不仅会增加现职教师工作负担,并可能损害教育质量。根据最新预测,每年各国需投入约1200亿美元资金,用于支付教师工资等,才能满足为实现普及教育目标所增设的教学岗位需要。
目前,全球教育融资的三大来源是政府、捐助者和家庭资金。过去几年,全球教育支出略有增长,从2019年和2020年的5.3万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5.4万亿美元。2021年,政府拨款占全球教育总支出的78%,仍然是所有收入组别国家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由此,联合国《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设定的经费投入目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的4%至6%分配给教育。2021年,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全球平均值为4.2%。然而,高收入国家2021年的这一比值为5%,而低收入国家2022年的这一比值仅3.1%。瓦加斯-泰梅兹分析表示,比如东亚和南亚的这一比值平均为3.3%,中国2022年达4%。
面向未来,教师队伍需要生力军和稳定性。这份报告认为,对于中国选择从教的中学生来说,专业发展机会、个人性格、对某一学科的感兴趣程度以及助人意愿等,这种利他主义和内在因素是关键。哈萨克斯坦教师在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普遍反映收入太低、工作负担太重,因此该国在2020年至2023年间推行改革,成功地使教师工资翻了一番。
《报告》建议确保提供充足的国内公共资金,符合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和占公共总支出的20%这两个现有国际基准。用于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首先从工资和激励措施入手,确保他们获得有竞争力的报酬和福利,并确保工资和待遇方面的性别平等。
图片来源:《全球教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