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每个课堂都是教育创新的重点实验室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时间:2024-11-21 10:01:15

每一个课堂都是教育创新的重点实验室,每一位老师都是点燃孩子的梦想魔法师。如何立足学校主阵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11月20日,徐汇区第二届“汇智教育论坛”上,专家提出,科学教育不是要学得更多,而是要学得更多样,教育将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

教育将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拔尖创新人才中,都有这些共同的特质:一是自主,有行动力;二是专注,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形成超越常人的能力特长;三是韧性,能坚持。”在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看来,创新不怕“愚蠢”,就怕相同。如果教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方法都是趋同的,很可能无法培养出创新人才。

曾经身为物理教师的他,分享了自己当教师时的切身体会:创新没有天选之人,尊重孩子成长差异。他引用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的一句话:“我几乎认识每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中间几乎没有一个考第一名的。”在倪闽景看来,多样化的大脑是创新的基础。多样化的好处是让缺点与错误也能成为资源与优势,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出有行动力但思维方法不一样的人。

倪闽景认为,教育将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他对学校科学教育提出建议,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是要学得更多,而是要学得更多样;增强实践性,借助工具,协作开放,解决真实问题;教学要“疑”始“疑”终,善于发现现象,敢于提出问题,勇于付诸行动,培养自主、专注、坚韧的特点。“每一个课堂都是教育创新的重点实验室,每一位老师都是点燃孩子的梦想魔法师。万物皆可研究,点燃孩子创新梦想。”

点亮智慧课堂激活创新思维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曾收到一份少代会提案:学校楼道地面下雨天变得湿滑,导致小伙伴们容易滑倒,希望学校尽快解决地面防滑问题。老师们设计了《校园改造工程师》项目,在这个科学教育的课堂实例中,引导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情况下,小朋友容易滑倒?为什么容易滑倒?怎样改进?……同学们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比如:加纹路,让地面凹凸,增加摩擦力;在楼道旁增加扶手或雨棚。为了选择最佳方案,同学们还在学校“未来教室”,利用人工智能设备对材料进行摩擦力检测实验。

“孩子们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和实验器材,将科学与教育融合的课堂,超越了传统科学教育仅限于静态科学课堂的局限,转向经验、科学、技术高度融合的智能课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实验、测量、推理、解释。”高安路第一小学原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滕平说,点亮智慧课堂,必定孕育着孩子们探索的火花、创新的思维与求知的热情,滋养未来科学家的梦想与希望。

近年来,位育中学打造了“芯片科技教育”特色课程,赋能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短短两年不到,位育中学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越来越多学子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立志走进芯片产业。这学期,在原有校园天文馆的基础上,学校更新的“问天”AI数字天文馆亮相,将人工智能与天文学结合,通过智能观测、天体识别、数据处理等功能,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宇宙探索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课程化推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在芯片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数字化天文台为载体的人工智能特色课程,通过跨学科融合、多空间融合、产学研融合,形成学校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特色和样例。”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说。

变革教与学方式培育学生科学素养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将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的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促使更多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培养出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创新人才。

今年上半年,徐汇区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上月,徐汇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启动,《徐汇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发布。如何推进“大科学教育”概念下科学教育的加法?

浦正权介绍,一方面,徐汇区教育学院将指导学校开发500门科学类校本课程,每年组织遴选50门实验教学精品课程;三年内,徐汇区教育系统将培育500名区级科学课程带头人与优秀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开展学生科学素养测评,探索增值性评价;以课题引领、院校联动,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推进徐汇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打破学校的围墙,推动学校与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家庭等多元主体跨界合作,让学生的学习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说。


图片来源:徐汇教育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