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 融入街区 让这座城因大学而盛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4-11-21 10:01:14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从校园对外开放,到参与街区更新,再到服务社区共建,来自大学的智慧和资源正在源源不断融入城市发展,打破着一道道有形和无形的“围墙”,为共享美好生活赋能。

从把靠近淮海中路区域的围墙拆除,到开放六栋沿街老建筑,秋日里的上海音乐学院,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人群中,还有一些特别的身影。

一道围墙的打破

9万余人次打卡音乐学府

在清水红砖的城市音乐会客厅前,穿着红马甲的上音学子廖梓含正在讲解建筑的前世今生。就在今年10月初,上音校园开放学生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廖梓含就是首批36名学生志愿者中的一员。

廖梓含 上海音乐学院学生 校园开放学生志愿服务队队员

从追寻大师足迹,到聆听悠扬乐声,今年1月起全面对外开放的上音校园,至今已接待市民参观校园和参与各类活动9万余人次,历史保护建筑参观人数超2万人次,举办展览、讲座、音乐会等活动328场。

周湘林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主任

一条街区的改造

“90后”入驻老社区

校园融入街区的方式,还可以依托城市更新。曾几何时,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是一条隐藏在社区里的老旧弄堂。“隔壁”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师生行动起来,把这里变成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开业于2020年的这家咖啡店,就是将一间废弃危房“华丽变身”。作为店主的90后夫妇,也是被微更新的理念吸引而来。他们说,街区的改造不仅为社区增添了活力,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居住在这里。

杨杨 Punchline咖啡店店主

不仅是咖啡店,改造后的街道上,还分布着一间间未来生活实验室。烟火气与创造力相映成趣,催生出新的活力。

陆洲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好公社”运营负责人

校区、社区、园区相互融合,新一轮的环大学更新项目也已经提上日程。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说:“现在我们正在做一公里长的赤峰路NICE2035,应该说是全尺寸版本的,(之前的)经验也会运用到我们2.0版本里面去,我们希望把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界限能够打破,这样社区就变成了一个更加创新的大学,大学又可以成为社区创新的孵化器。”

娄永琪 同济大学副校长

一种职业的兴起

社区运动健康师覆盖杨浦12个街道

打破大学和城市之间的围墙,也可以是无形的方式。在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正在运动的老人身边,多了不少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社区运动健康师。

在社区运动健康师的指导下,60多岁的岑雪芳,不仅体重从130斤下降到了105斤,血压也回归到了正常范围。

岑雪芳 杨浦区殷行街道居民

不仅提供专业指导,上海体育大学还会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上海体育大学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吴雪萍介绍,居民在器械上锻炼的情况能够被跟踪统计,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运动数据,及时更新调整运动处方,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指导。

吴雪萍 上海体育大学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从2020年启动以来,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已经实现杨浦区12个街道全覆盖。2021年项目升级到2.0版,围绕糖尿病早期、脑卒中后遗症等8类试点人群,制定专业运动干预方案。统计发现,2022年参与糖尿病、高血压、防跌倒、腰痛4个项目共计270人的全年医保费用,降低44.83万元。今年6月,项目启动3.0版,将进一步聚焦四大慢病,把健康关口前移。

王茹 上海体育大学健康运动学院院长

打破“围墙”、融入街区,期待越来越多的大学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共享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