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心结如何解?学校有了心理老师,更需家校合力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时间:2025-01-09 11:28:30

       “老师:您好!我跟班上的女孩子闹了不愉快,我把她当好朋友,而她在背后向我的其他朋友抹黑我。但是,我朋友没有相信,并将抹黑我的内容告诉了我。我很气愤,我该怎么办?”

“今天爸爸妈妈又狠狠地批评我,我真的好难过,为什么我老是惹他们生气?”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我好担心晚上都睡不着,该怎么办?”

“叮叮咚咚”,那个专属的信箱里,不时递来少男少女的心情故事和倾诉声,那是一个个求助的信号。

中小学生的世界里,有许多不理解和难释怀。遇到不被理解怎么办?和同伴相处的心结怎么解开?亲子关系出现裂痕有谁能帮我?青春期少年们的心理“难题”,又有谁能来解?

“有时只是想哭一场”

初一学生小丁最近与好朋友闹得很不愉快,她为此哭了好几次。考虑了半天之后,她在建平实验中学公众号上的“建实安心树洞”留下了自己的烦恼和联系方式,并且注明了“需要回复”。没过多久,学校的心理老师刘丽秋就加了她的微信。刘老师和她聊了很长时间,并给她回复:“或许你可以试着与她直接取得联系,了解你们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误会,澄清你们对彼此的想法与感受,如果彼此能够达成一致与和解,相信你可以重获一位好友或者更加清楚自己对于朋友的选择……”

有时候,只是少一个宣泄的窗口,缺一个懂自己的人。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解开那些困扰着青春期青少年们的难题,几乎每一所中小学,都有专职的心理老师,和只属于彼此的“咨询室”。

许佳是同济中学的心理老师,每到考试季,她收到“求助信”的频率就高了起来。“即将过去的这个学期,大约有30多位学生、50多人次来找我们两位心理老师做过咨询,临近考试季就会更集中一些,”许佳说,在做咨询的时候,两位心理老师就是“咨询师”,孩子们通过留下的联络方式和她们单线联系,“最困扰高中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压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早恋问题。”她告诉记者,这其中有一些是有心理问题的“危机孩子”,他们中的不少从小就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被重视,直到高中才爆发出来。“和医院相比,学校里的咨询没有给他们贴上标签,老师的身份也更容易让他们信任和亲近,如果咨询能保持一定的频率,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危机’。”

“初中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追星、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上,”刘丽秋说,学校有两个“树洞”,一个是通过公众号投递,另外一个是安装在心理咨询室外的信箱,这个学期总共收到了几十封的来信,“有时候孩子们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有一个倾听者。”她说,很多孩子投递信件的时候,不留联系方式,就是“纯吐槽”,这样的信件占到了1/3。“但还是有一些孩子,他们会来找我聊天、做咨询,但有时候只是来找个地方大哭一场,宣泄自己。”

刘丽秋对孩子们说:“别为来找老师而难为情,来找老师哭哭啼啼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会哭会笑才是‘正常人’,好多情绪藏着掖着,会被无限放大,危害力也非常大。”

“其实做了这份工作才知道,孩子们很愿意跟你分享他们的‘不快乐’。我当心理教师,会和他们一起守口如瓶,”许佳说,“感觉‘被需要’很重要,也希望通过沟通和交流稀释他们的负能量。”

特设课程探寻心理“奥秘”

“如果你们家是一个金鱼缸,请你画一幅画,把家庭成员画下来。”这是黄兴学校的一堂心理课。结果,有的孩子把妈妈画成了鲨鱼,把爸爸画成了水草……

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的。把干预的关口迁移,学校里的心理课程,看起来只是默默无闻的“副科”,却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美术是黄兴学校的教学特色,结合学校的这项特色,心理课被设计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样子。“绘画是一种表达性艺术,可以把潜意识投射在纸上,所以我们就结合学校的特色,在一、三和六年级开设了绘画表达心理课。”黄兴学校心理老师赵思迪说,比如“金鱼缸”的画作,其实能透露出很多信息,老师们会从中捕捉出一些“线索”,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在课后进一步的关心和关爱。

建平实验中学的课后服务时间,有一门与众不同的“小达人培养课”。这门课程虽然是公开选报,但刘丽秋会和班主任商量,邀请一些班里的“小透明”参加。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孩子的心理困扰在这个年纪来自于青春期的同伴相处问题。相对来说羞涩、不敢交流的孩子,越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课程。”刘丽秋介绍说,一堂课20多个孩子,也会邀请一些相对来说自信、敢于表达的学生一道参与。课程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所有上课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全满分”“郑校长”“倪最棒”……每堂课都有一张任务单,每一次的“任务”都各不相同:今天是拥抱别人,下周就是为同学“找优点”,再下次就是“夸夸自己在进步”。

渐渐地,原本这些羞涩的孩子变更变得愿意和同伴交流了,也懂得交往的艺术。今年9月份,刘丽秋收到了一封来自于“小达人”班上学生的一封信:“刘老师,您敢信吗,我居然上台去竞争并且当上了物理课代表!”这些原来的“小透明”,终于有勇气做更好的自己了。

心理干预还需源头合力

“其实在学校里,我们有两重身份:授课的时候,我们是心理专职老师,平日里孩子们来找我们咨询的时候,我们就是心理咨询师。”许佳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心理专职老师成为学校的“标配”。除了授课之外,平日中午以及课后,都要接受预约,接受学生的咨询。对于那些已经出现预警的“低气压孩子”,更需要保持一定频率的追踪和追访。

在同济中学,学生高一入学,就要接受一次心理状况的测评。但是不同于医院,学校的测评并不带有诊断性质,但心理老师对学生当下的情绪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便是对预警的孩子进行接触。为了不让孩子们发觉,老师会对全年级200多位学生进行访谈,只是对于这些预警的孩子,会更多给予时间和关怀。

在很多人看来,心理老师是“副科”老师,但事实上,这个岗位却日渐重要。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校心理老师,都有准入门槛,比如具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心理学的背景。有不少的学校,因为更关注心理教育,增配了心理老师。

在建平实验中学,目前就有两名专职心理老师和7名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兼职教师,同济中学也在日前增加了一名专职的心理老师。但记者也了解到,有些学校的心理老师,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专业的背景,而由其他学科的老师转任。

心理老师其实很被孩子们需要,如果按照专业的要求,对于“低气压孩子”的咨询、疏导需要一周一次,如果能完全实施,干预的效果会非常好。但在采访中,心理老师们也坦言,由于目前学生的学习繁忙,这样的频率并不能完全保证,这也就让干预的效果打了折扣。

“其实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其实非常多的问题是由亲子关系引起的,比如对于孩子学业成绩的高要求和高期盼,给了孩子非常大的压力。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许佳说,这就需要家校合力从源头上为孩子减压,替他们疏导,“这样,才能真正解开孩子们的心结。”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