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5-01-13 09:49:16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赋能重塑,涌现诸多特色亮点。“上海教育”政务新媒体推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专栏,聚焦各高校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推出人工智能通识课、通识教材、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等生动实践,展现上海高校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的担当作为。今天,小育带你走进华东理工大学,了解学校的经验做法。
数智时代需要何种人才?怎样让“Z时代”与数智时代共舞?如何点亮创新人才培养“黑箱”……从“数识”“数植”,再到“数智”,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加“数”前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融通前沿支撑技术,坚持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环节,致力于构建满足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新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数智人才培养“AI-双星”计划
乘“数”而上,着力打造“一核双星”育人模式
乘“数”而上,向“新”而行。基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数智时代人才需求画像,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借助AI、用好AI、面向AI,着力打造本研一体化的“一核双星”育人模式——“AI-STAR”计划(简称“AI-双星”计划)。该计划注重“道器合一”,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与方法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道的层面”,培养具有“Smart(有智)、Trendsetting(有识)、Adept(有能)、Responsible(有责)”素质的时代新人;在“器”的层面,培养具备“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Application(应用)、Renovation(革新)”才能的青年英才。
“十四五”以来,华东理工大学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探索数智赋能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2024年,学校精心布局与数智人才培养相关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66项,包括本科教育教学重大工程和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34项;AI 赋能课程建设项目20项;研究生一流特色“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12项。
向“新”而行,AI赋能各专业教学实践
如何将生成式AI技术融入教育实践中,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商学院面向人工智能时代进行了课程改革,数据科学与商务智能研究所所长李嘉教授顺应AI技术的发展趋势,开设了新课“生成式AI和大模型”,介绍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基本技术原理、能力范围、应用特性和典型商业案例等内容。
课程学习结束后,同学们或以生成式AI的应用和管理作为研究课题,或考虑在自己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大模型。此外,自2022年起,商学院每年都联合业界知名企业举办智慧支付挑战赛,主题涵盖商户流失预测、商户交易量预测、数字化场景建设解决方案等,通过紧密结合产业实践来强化学生人工智能技能的培养。
举办生成式联合设计工作坊
当设计遇到科技,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附加值?艺术学院聚焦从“学知识”向“强能力”的人才培养重心转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前沿研究融入数字设计实践,与相关企业联合主办AIGC创客松101工作坊,开展创客说、AIGC应用展示、AIGC挑战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人工智能的最新资讯和前沿技术,并通过项目训练和竞赛磨炼培养智能设计人才。此外,艺术学院还与信息学院联合成立IOS CLUB,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搭建坚实平台。
基于智能算法的电化学界面结构与性能计算平台
如何利用AI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化学学院练成老师自去年就在主讲的“电化学”课程中,将其所在科研团队开发的软件平台引入到课堂中——基于智能算法的电化学界面结构与性能计算平台,把电化学双电层图像化,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
“刚开始感觉很神奇,这个学习平台让我体会到,当前的电化学领域不再只是传统的理论框架,而是一个非常现代化、智能化的交叉学科。借助平台还可以将课上所学理论与电化学实验相关联,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体系化。”化学学院大三同学许铮说道。由于对流体界面热力学模块很感兴趣,利用该学习平台能够计算出界面上各组分的分布和微观结构,化工学院大三学生胡远龙和许铮同学合作使用这一功能解决电化学储能界面问题,并分别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在化学工程主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加“数”前进,实现通学、通教、通管、通评
“虽然我是从教近20年的老师,但在它面前,我还是学生……”这个让信息学院罗勇军老师赞不绝口的“老师”,就是学校建设的智能问答平台。从编写教案,到解答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来源,再到设计编程练习题,罗勇军表示,这个“AI老师”很全能,让教学变得快速又高效。
以智助管,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平台
智能问答、智播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华东理工大学持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在国内率先建设高校自主设计配置平台,打造全元素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学生实现全要素通学,教师实现全过程通教。同时,学校还健全质量监控管理平台,在“教、学、管、考、评”主要环节实现全流程通管、全方位通评。
举行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不仅如此,为让更多教师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华东理工大学聚焦数智时代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AI赋能课程教学与改革等多次开展专题研讨,开展一系列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开展教育数字化实践、探索、创新的能动性,推动新质生产力AI人才培养。
“数智化是手段,人才培养才是真正目的。我们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升级人才培养模式,‘软件’‘硬件’一起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慧锋说。
素材由华东理工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