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湖底”、以渔净水,这支高校团队让“校门口”的滴水湖可亲可近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5-01-18 15:49:27

撒网、收鱼,在冬日暖阳下,滴水湖波光粼粼,伴随渔网的逐渐收紧,浪花飞溅、鱼群飞跃,映照着蓝天白云,候鸟在湖面上翩翩起舞……1月14日,由城投兴港集团主办,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的“滴水湖及周边水系水质生态保障——轮捕轮放捕捞专项行动”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启动。

“我们坚持‘以渔控藻、以渔净水,科学放养、轮放轮捕’的生态治理策略,有效遏制水体藻类、提升滴水湖水质,预防水体富营养化,保障滴水湖的生态健康,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王丽卿教授说。

摸清滴水湖“家底”

开展环境生态本底调查

近年来,滴水湖周边环境开发建设加剧,使得水体污染负荷增加;同时,对湖体的鱼类,偷捕和无序钓鱼等行为也有增无减,滴水湖水质呈现一定的波动。为科学有序地保障滴水湖水质稳定及生态系统健康,在临港管委会生态和市容管理处的指导下,上海海洋大学王丽卿教授团队对滴水湖及周边水系开展了系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本底全面调查,摸清了滴水湖及其周边水系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大型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等本底状况。

“我们团队在2023和2024年的7月和11月分别通过定置刺网、定置串联倒须笼壶(地笼网),对滴水湖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检出渔获物共计34种,隶属8科25属。”王丽卿介绍,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共20种。

“经过这次环境生态本底调查,我们算是摸清了滴水湖‘家底’了。”王丽卿笑着说,团队根据声学对滴水湖鱼类进行调查,依据其回声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探测了滴水湖鱼类的空间分布,了解了不同水域的鱼类密度,初步估计了滴水湖鱼类总体资源量。

image.png

2023年7月滴水湖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图

“以渔净水”更新换代

预防湖区富营养化

根据调查结果,王丽卿教授团队形成了滴水湖湖区“以渔净水,轮放轮捕”的水生态保障方案。依照该方案,上海城投兴港公司2年来已累计向滴水湖湖区及周边河道水系投放花白鲢鱼种10.47万斤(白鲢7.3万斤,花鲢3.17万斤),2025年计划再投放5万斤,同时团队在鱼类放流的同时,对部分鱼类进行标记,尝试通过标记回捕来进一步明确鱼类的资源量,来评价放流效果。

“我们采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在湖区投放白鲢和花鲢,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滤食,实施生态控藻;藻类吸收水体氮磷营养物质,通过营养级联的下行效应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王丽卿表示,采用“以渔净水”的方式,有效地遏制了水体藻类的生物量,改善了水环境状况,促进了湖区自净能力的提升。

“我们采用的是生态链治水的保水模式,鱼与水相辅相成,可以让鱼更多,水更清。”王丽卿介绍,依照过往经验,生长1公斤的鲢鳙鱼需要消耗水体中40~50公斤公斤藻类,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能将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1吨鱼,可以大约固定水体中120公斤碳、30公斤氮和6公斤磷),能有效提高水体的生物自净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我们倡导科学的轮捕轮放措施,使水体鲢鳙鱼个体大小和生物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障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能。”王丽卿说,“上海海洋大学地处于临港新片区,我们团队希望发挥水域生态学等特色专业之长,助力‘智慧生态、宜业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临港建设,真正让‘校门口’的景观湖可亲可近。”

据悉,此次专项捕捞活动的渔获物,将以“免费馈赠”的形式回赠社会,定向捐赠至城市建设者、企业及社会福利机构。

记者 刘时玉

学校供图

责任编辑:刘时玉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