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双减”政策实施三周年。作为全国“双减”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上海坚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在减负提质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校内校外协同合作,助力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
“双减”三周年②|民心工程全覆盖: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成长“加油站”
上海在全面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的基础上,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服务对象从小学生延伸到放学后所有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生,基本实现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
“双减”三周年①|做强学校主阵地:作业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上海坚持做强学校主阵地,通过作业的改革有效撬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健全学校作业管理制度,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多数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双减”三年 | 上海: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成长“加油站”
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项目化学习,通过作业的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资源的盘活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上海实施“双减”三年,学生校内外课业负担减轻了,素质拓展活动增多了;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评价方式也更加多元了。
更多>
专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刚:“1+1+N”,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徐汇区科学教育有哪些创新做法?第一教育专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刚,听他聊一聊科学教育的徐汇实践。
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
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上海市第五中学的校本项目化学习课程《火星种植》完美收官。围绕“人类如果移民火星后能吃什么”这个问题,同学们先后了解火星绿植选种育种、种植箱光源制作、温度传感器制作等子项目的探究学习,并充分运用平时课堂上学习到的生物、物理等相关学科知识,最终完成了火星种植箱的制作。
科学教育的“加法题”应该加什么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未来科创人才的关键举措。那么,在这道指向未来的“加法题”中应该加什么?数十位来自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更多>
上海:校内校外齐发力 “一减一加”打开育人新空间
7月1日,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信息平台正式上线,集合各委办局和各区优质资源的5000多项活动,可供学生们自主选择,欢度暑假。这是上海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扎实推进“双减”的生动缩影。
“双减”三周年④|家校社协同育人:全国首创素质教育“大众点评”平台
三年来,上海积极整合各类校外教育服务资源,建设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这个全国首创的素质教育“大众点评”平台,构建了“引入—评价—退出—持续供给”的运作机制,在建立资源共同体机制、课程资源持续更新扩容、平台功能迭代完善和平台衍生主题活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
“双减”三周年③|开拓社会大课堂:校内外合力探索科学教育新范式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后,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上海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科学教育模式,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