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程琳
时间:2020-12-27 15:25:00
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运动氛围日渐浓厚,校园足球人口正在快速增长。同时,上海不断创新体育育人工作,校园体育深化体教融合,“阳光运动、健康成长”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优秀足球运动苗子正从上海校园中走出来,这跟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足球教练密不可分。
“第一教育”遴选了四位优秀足球教练,走近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述那些申城绿茵场上的校园足球故事。
今天,跟随小编一起走进浦东新区北蔡镇中心小学和建平实验学校足球队教练王嘉明的校园足球故事。
沪上天气渐冷,但依然阻挡不住在各个学校里恣肆生长的校园足球“生命力”。在北蔡镇中心小学的绿茵场上,U11女足们正在用漂亮的传球、射门展示着过硬的技术,在奔跑中彰显着青春活力。他们的足球教练王嘉明目睹孩子们的欢呼雀跃——绿茵场不仅是孩子们的舞台,也是他用辛劳和汗水浇灌一生的“国度”。
熟悉王嘉明的人知道,他可以被称为历年冠军的缔造者。2015年,他在浦东新区北蔡小学组建吉祥精英女子足球队。短短5年的时间,这支女足队从“一无所知”到“N连冠”:2017年浦东新区人寿杯超级联赛U9冠军、足协杯学生组冠军、浦东新区第六届运动会学生组冠军、2018年浦东新区人寿杯超级联赛U9冠军、2018年浦东新区人寿杯超级联赛U11冠军、上海市校园足球“世和杯”邀请赛U9冠军、2019年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全国总决赛U11冠军……
王嘉明的课堂
队员们斩获的种种荣耀,本身也是教练的荣耀。从投身青训事业伊始,王嘉明就把自己整个青春献给绿茵场,用十多年的青训经历积累一身过硬的专业能力。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今年56岁的王嘉明长期扎根青训一线,带来三点青训“思考”。
关键词一:
“脑力+体力”高度结合
在王嘉明看来,足球不是一项单纯比拼肢体力量的运动,而应该是一项脑力与体力高度结合的运动。
所谓脑力,既有注意力、观察力,也有思考决策能力和空间感。作为一名球员,跑位、力度、裁判、对手都是赛场上需要注意的要素,而思考与决策更关乎着团队合作甚至整场比赛的输赢。
与小球员们一起做足球战术分析
这些要素同样适用于足球教练,而且加上了更多内容。在王嘉明看来,一名合格的足球教练应该不仅在全局上关注到球员应该关注的,而且要会思考,要关注到教育培训这件事情本身。“合理使用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一名优秀教练的关键所在。”
在北蔡中心小学、建平实验中学任教练期间,球队的孩子们都需要王嘉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慢慢纠正。有些孩子专注力不够,训练累了就坐在地上,王教练就设置时间让孩子主动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认真的态度;有些孩子输了比赛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王嘉明就耐心认真地引导他养成良好心态,化解他的负面情绪。王教练还专程带着孩子们观看专业比赛赛场,现场为孩子们解读足球运动。
王嘉明给孩子们打气
结合不同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运用儿童心理学给予孩子们针对性的指引,是王嘉明独到的青训“智慧”。“国内外对比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很多教练对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片空白。懂每个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是一名合格教练进阶为优秀教练的必修课。”王嘉明说。
在每个周末,王嘉明都会带着球队孩子们训练、比赛,而这一过程必定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如何获取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也是一名教练必修的“智慧”。
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同,王嘉明主动向孩子们的家长介绍自己的训练情况,介绍孩子在球队中获得的成长。由于训练有方,孩子们在训练中飞速成长,获得的成绩也飞速提升。孩子们因为足球而建立了自信,家长看在眼里后也对足球运动有了认同。到最后,甚至有家长主动驱车三个小时,把孩子们送到训练场地让他来踢球。
收获胜利的喜悦
关键词二:
“有点严肃的孩子王”
在孩子们眼中,王教练似乎有“两幅面孔”: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他是一位“斤斤计较”、一丝不苟的严师,从礼仪礼节到行为规范都在他要求的范围内;在球场下和生活中,他又变成了一个随时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孩子王”,用王教练的话来说,“孩子们打闹、抓我头发,甚至睡到我家里都没关系”。
训练中的王教练,是一个“严肃”的教练。他既要关注赛场礼仪,又要关注孩子们的行为规范。他对赛场礼仪独特的关注,与其在日本学习、训练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991年,王嘉明在日本名古屋中日国际学院学习;2005年,他又在名古屋市瑞穗区少年队担任教练负责球队训练。在此期间,他积极对接中日足球交流,长期的日本生活经历也让他得到了礼仪文化的浸润。2009年回到上海后,王嘉明投身到上海校园足球青训的行列,把礼仪融入了训练体系。
礼仪与规范一脉相承。训练过程中偶尔会有队员直接躺着球场休息、把脚放在凳子上等不规范的行为,王教练都会向他们这样说:“在场上很多细节、行为、情绪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你的成长,成为你以后比赛、工作、学习、生活中习惯的一部分。你要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就必须不能按照普通运动员的方式去训练:你的头脑,你的心灵,包括你的行为规范,都要按照优秀的标准去做。”
但在场下,王教练又变成了一个随时可以和孩子们打闹的孩子王,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同进同退、积极引导,会关心孩子们的营养健康、学习生活,主动花钱、花时间给孩子们办“庆功宴”,甚至孩子们有了一些小问题也会来找他。在这里,他和孩子们40多岁的年龄差似乎又“烟消云散”。
因为王教练与孩子们关系亲密,球队队员们也非常乐于听他的教导。“把作业做好,然后才能来踢球。”这样的要求给了孩子们莫大的动力,让孩子们在学业上也毫不耽误、热情非常。有些家长们由衷地赞叹,“王教练的一句话抵得上家长的十句。”
关键词三:
“爱孩子,是最强大的动力。”
王嘉明教练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把最真挚的爱给了分给了所有球队的成员。在他眼中,“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
周一到周五在学校教学,周末陪着孩子们比赛、训练,这就是王嘉明长年的日程,没有休息,没有业余生活,风雨不变。旁人总是问他,王教练你怎么从来都不休息的呀?他的答案是,“我只要一休息下来就会想孩子,所以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就是在休息。”
但是陪孩子们训练、比赛并不能一帆风顺。放弃休息时间,甚至场地都没有,这些难题实实在在地摆在王嘉明面前。每个周末,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训练或者比赛环境,王嘉明不仅要自己选定场地,选定训练内容,也要去寻找一起来切磋交流的队伍……因为爱,王嘉明愿意主动花钱、花时间帮助孩子们训练。
逢“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比赛愈发多了起来。足球交流愈发火热,各类比赛训练纷至沓来,王教练也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分身乏术,但他依然乐在其中,“很多队伍不是兴趣班,必须在磨砺中成长。看着他们成长起来,我也非常高兴。”
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成了王教练心里扯不断的“牵绊”。队员扭伤了脚,王教练会第一时间花钱带孩子去医院;队员赢了比赛,王教练会自己花钱给孩子们办“庆功宴”;队员身体不舒服,王教练要及时问医生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甚至哪个队员应该怎么教学、外地户籍队员未来的升学通道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成在王教练心里“留了档”,成为他晚上失眠时思考的“素材”。
在《我很幸运,我很幸福》一文中,王嘉明娓娓诉说着自己的感受:
有人问我,基层这几年,累不累?不累。烦不烦?不烦。苦不苦?不苦。不累,不烦,不苦,是因为我“爱”。我爱我的球员,我爱我的球队,我爱足球这项运动。
如果说我王嘉明有什么难舍难分的话,那就是我对足球深深的爱,执着的爱。因为爱着,因为执着,我比较安心,比较专心,比较用心,比较细心。
因为爱,所以坚持,这也是以王嘉明为代表的沪上青训教练的一个缩影。行走青训一线、用青春撑起“未来”,校园足球正是在他们这群“可爱的人”的砥砺求索中,渐行渐远,谱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