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老师哪里来?政协委员们力荐“4+2”教育专业本硕贯通!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白羽

时间:2021-03-08 13:00:34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遇到好老师。

  有更好的老师,才能有更好的校园,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那么问题来啦!那么多更好的老师哪里来?

  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打造“六年一贯制”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提高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要求、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

  今年两会,这些教育声音,涉及每一位教师成长。那么多的想法和建议,指向的都是

  ——促进优质师资培养,让更多有能力、有智慧的园丁扎根校园。

  更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首先可以学历再高一点!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带来《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案》。

  提案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远不能适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应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

  为此,建议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制订新的教师学历达标计划。

  建议将幼儿园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专以上;

  中小学教师入职学历要求明确为大学本科及以上;

  同时,大幅度提升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占比。

  门槛高了,招不到老师怎么办?

  建议提出,对于招聘教师确有困难的艰苦偏远地区,可在招聘时适当降低学历要求,通过严格的教师招聘考试后给予临时教师资格证书,但须在入职后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职继续教育学分以获得规定的学历,从而换发正式教师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清退。

  如果学历要求提高了,人才该如何培养?

  当前的问题有哪些?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着基础教育高学历教师占比低、智能教育与教师教育尚未实现有机融合、教师职后培训与专业发展契合度低、整体规划统筹弱等问题。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对答案的思考!一条龙服务委员们也已设计好!——师范教育“4+2”,本硕连读一贯制。
  这个建议并不是一家之言。
  民进中央在《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案》中,提出:探索建立“4+1”或“4+2”教育专业本硕贯通培养体制。即:本科4年中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1年或2年中,进入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
  同时,建议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范专业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人数,进而推动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已经连续两年两会提出师范大学可以充分借鉴医学人才的培养经验,打造“六年一贯制”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建议。
  戴立益的设想更具体一些:

  在培养阶段层面,可把六年的培养年限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完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目标;

  第二阶段着力于智能教育+教师教育之间的融合;

  第三阶段则为融合教育和准入职实践。

  同时,强化过程性评价,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整体设计职后培训和研修体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画像、因材施教,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培养更多优秀的未来教师。”戴立益强调,在师范教育体系中融入智能教育,不应以简单开设几门课程、掌握几项技术为目标,而是要以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智能水平为目标,促进教与学的能级和效率提升。

  在校的未来老师培养好了,已经工作了的广大在职教师怎么办?

  委员建议再搭一座“立交桥”。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建议,要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学历提升机会。
  中央要督促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在职教师学历提升5年计划或10年规划,分地区分层次实现在职教师整体学历提升,重点为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师提供学历提升机会。推进各地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综合大学合作开展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项目。
  其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协调教师工学矛盾,保障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的权益。
  第三建立在职教师学历提升激励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与评奖评优设定合理的学历门槛,对提升学历的在职教师进行一定的学费补偿等。此外,对特岗教师和乡村教师提升学历实施特别的激励政策,如在乡村地区工作10年以上,可免试就读在职学历教育等。
  另外,还要构建兼顾教师培训和学历提升的在线教师教育体系。

  倪闽景分析称,全国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应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在线教师教育平台,形成国家在线教师教育网络和数据库。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在线教师教育平台、师资、课程、教学、实践、评价等教师培养的全要素和全过程,尤其注重供给高度个性化、高度自适应性的教师教育内容。

  改造融合各种学历继续教育形式,拓宽学历提升渠道,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教师教育模式。推进“教师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开展不同类型学习与培训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

  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优秀教师招不来,那就是重奖励,不重基本待遇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在调研中发现:

  有的县(市)高考奖励额度很大,动辄高达数千万元,这些奖励的发放都是根据当年所谓高考成绩确定的。这种以升学为导向的奖励机制,导致优秀师资和生源越来越向个别最优秀的高中集中,高中布局形成了“金字塔”形态。

  而与此同时,由于有的县把大量的钱都用于高考成绩奖励,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负担,这些地方,刚刚入职的本科生毕业教师工资很低,本校毕业的省属师范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回母校工作。

  张志勇建议改革和调整中小学教师业绩奖励体系。

  第一,要保证教师业绩奖励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应把中小学教师教学业绩奖励资金全额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第二,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额度。

  总体上,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师的业绩奖励额度应该是一致的,各个学段、学校之间可以根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一定系数差异,但绝对不能依据考试升学成绩分配教师业绩奖励额度。

  第三,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标准。

  一是要把本校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特别是体育素质纳入教师业绩奖励考核系数;

  二是要考虑每所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水平,而不是简单地看一次性考试升学成绩;

  三是要突出教师教学业绩的团队奖励,特别是学科教研组和行政班的团队奖励,而不是仅仅奖励毕业年级的学科任教教师。

  第四,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方案。

  各学校教师业绩的奖励方案,要反复论证、科学研制。方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方可实施。

  除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外,老师们的另一大问题也受到委员关注。那就是——性别比。

  调研发现,教师队伍性别结构问题日益突出,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男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1.25%、43.22%及46.11%,较20年前累计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男教师比例下降更多。

  这种现象与择业观念及教师职业发展和收入上涨空间有限存在关系,且女性有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相关性别特质。另外,职业吸引力不足,导致男生报考师范院校和参加教师招聘的内驱力不足。同时,现行的教育培养和考试选拔方式更有利于女性脱颖而出。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要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女多男少是多年事实,如何改变?

  对此,朱永新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中小学男教师比例。

  具体包括:

  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

  师范院校开通退伍军人师范生的专门招生通道,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退伍军人师范生。国家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支持有从教意愿的退伍军人进入师范院校就读。地方教育和人事部门在教师招聘中,要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师范生。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水平。

  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软硬并举,拿出“真金白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吸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

  改革师范教育招生和培养体制。

  抓住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契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进行顶层政策设计,创新师范男生招生、培养机制,为男教师的补充建立稳定渠道。加大师范教育宣传和资助力度,吸引和动员更多男生就读师范专业。

综合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中国教育报等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