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曾一度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然而,1976年7 月28 日,一场强度里氏7.8 级的地震在一天之内几乎摧毁了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面对这样的灾难,唐山人民没有被打倒,他们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伟大的抗震精神。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在抗震精神的支撑下,唐山以最快的速度对灾区进行了重建,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
1996 年,在纪念唐山抗震20 周年前夕,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视察唐山时题字,提出“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唐山建设得更美好。”
唐山的涅槃重生
1976 年7 月28 日,唐山发生了一场强度里氏7.8 级的大地震,整个城市几乎是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超过24 万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当时,国外的媒体甚至认为唐山这个地方将会在地图上被永远抹去。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历史并没有按照西方一些人的预言发展。唐山人民开始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历经“十年建设恢复,十年经济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十年展翅腾飞”,唐山这座城市涅槃重生,一路向前,演绎了从毁灭到崛起的现实神话。
1978 年2 月11 日,唐山正式揭开了恢复建设的序幕。在专家学者的不懈指导下,在建设工作者废寝忘食的添砖加瓦中,在唐山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震后第一个十年,我们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城,创造了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震后第二个十年,唐山积极实施国民经济振兴计划,“七五”时期赶上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八五”时期超过了全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跨入了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行列;震后第三个十年,唐山已经建成了一座抗震性良好、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2016 年,震后的第四个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唐山视察时表示,唐山是一座在灾难中不屈、从废墟中崛起的城市。40 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唐山人所展现出的抗震精神也应继续发扬传承。
抗震精神不仅鼓舞了当时遭遇灾害的唐山人民,也在震后鼓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从44 年前唐山的“重灾面前不低头,泰山压顶不弯腰”,到12 年前汶川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到10 年前玉树的“玉树不倒,青海常青”。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抗震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永不屈服。地震可以摧毁家园,但不能摧垮人们重建美好生活的精神和力量。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不仅是唐山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更是召唤和凝聚全民族伟大力量的时代强音。
穿越生死的紧急驰援
1976 年7 月28 日,当唐山地震发生之后,北京军区4个军的12 个师、2 个军直属炮兵团以及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大军区所属医院立刻奉命紧急出动,赶赴唐山。
地震的巨大威力,造成了一路上大量的桥梁、道路被震断,一道道暴涨的河流挡住了去路。没有桥梁,架桥,官兵们就用几十辆大马力拖拉机牵引军车,在湍急的河流中强行通过。道路被震断了,那就从机耕小路迂回绕过去……
由于灾难发生得过于突然,部队来不及做足够的准备就开赴灾区,大型的施工机械几乎没有,甚至连铁锹、镐、铁锤、钎等简单的工具也带得很少。于是,一双双温热的手,和他们临时找到的棍棒等简易工具一起变成了铁锹、镐、铁锤、钎,甚至装卸机!缺少大型的施工机械,那就用双手扒开石头,掀起一块块沉重的楼板,扯断一道道钢筋。为了在死神手里抢夺更多的灾民,解放军冒着危险在坍塌的楼板和欲坠的墙体间救人,开始的几天由于昼夜连续奋战,大部分的官兵的手上没了指甲,没了皮,血肉模糊,军鞋和裤腿也被钢筋碎石扎烂……
可即便这样,也没有人停下手中的施救工作,每一个幸存者被子弟兵们从废墟里抢救出来,周围便是一片欢呼,这些欢呼声和子弟兵们的身影为大劫之后的唐山注入了一支最有力的强心剂。
“感动中国”的武文斌
2008 年5 月12 日,武文斌所在的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接到紧急赶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命令。原本被连队安排留守的武文斌在了解到汶川的灾情之后,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参加抗震救灾。
随部队一同到达灾区后,武文斌和战友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道。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一个多月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转移群众,他肩扛背驮走在前面,和战友们翻越三座大山,走遍了都江堰市玉堂镇的12 个村,7816 户人家,把食品和饮用水及时送到灾区群众手中。搜救失事直升飞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最前面探路,先后三次滚下山,幸运的是均被树木拦住。灾后重建,他清淤泥搬石头,疏通引水渠,身上多处被划伤。安置群众,他也主动加班加点,连队安排轮休他也不休息,经常一人干几个人的活。6 月17 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 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里。6 月18 日凌晨,武文斌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不幸牺牲,在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武文斌的事迹让每个听说了他的故事的人都感受到一股震撼心灵的力量。2009年2 月,武文斌被评为“感动中国2008 年度人物”,在推选理由中,有人这样说道,“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 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四史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