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寻访

作者: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

实践活动项目:红色印迹寻访

策划: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


位于宝山路584号的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是“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同时这里还是东方图书馆旧址。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市北职业高级中学决定充分利用这些丰厚的红色历史资源,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寻找历史印记、挖掘红色资源、探访红色场馆、学习红色党史、弘扬红色文化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此传承红色基因,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3月19日下午,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日来临前夕,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印迹寻访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以此表达全校学子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并向革命先辈致敬。

启动仪式上,学生寻访团团长、2020级网络技术班学生牛子健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参加活动的倡议,倡议大家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心灵感受英雄精神。

当天,学校师生代表还向“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敬献了鲜花。寻访活动就从校园里这块纪念碑开始,挖掘校园及学校所处的宝山路街道地区丰厚的红色历史资源,然后再巡访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商务印书馆旧址等静安区、上海市各红色历史文化场馆。

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决定准备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此次会议指出,第三次武装起义要吸取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共产党对工人武装起义的统一领导和全面指导。为此,会议决定要组织建立“特别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周恩来为总指挥。

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80万产业工人和无数市民走上街头,各路工人纠察队拿起武器,对境内的警署、兵营等敌方目标展开进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正式打响了。随着虹口、浦东、沪东、沪西和吴淞起义的顺利进展,由奉鲁联军重兵把守的、久攻不下的闸北,成为起义中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周恩来亲临前线,坐镇指挥,十多个小时的激战,英勇的工人武装攻下20多个据点,唯独剩下盘踞在东方图书馆等处的敌人负隅顽抗。

市北职高所在地,便是当时隶属于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曾被誉为“世界第三、远东第一”,藏书不下46万余册,珍本善本更不计其数。但正因如此,5层楼高、钢混结构的图书馆大楼也成为敌人躲藏的绝佳工事。被居高临下的敌人击退了多次的纠察队员都很着急,甚至有人嚷道:“干脆一把火烧掉房子,看他们投不投降!”正在火线上的周恩来听闻此事后,及时赶来制止,“那里面的书都是宝贝,要是烧光了,怎么向江东父老交代啊?”听了周恩来的一席话,队员们沉默不语。最后,周恩来决定采用围而不打的战术,以攻心为上,瓦解敌军士气。22日下午4点半,敌我双方已整整相持了24小时,眼见外无援兵、弹尽粮绝,图书馆内的敌人终于军心动摇,有人换上便衣企图逃跑,被堵在门外的纠察队员抓个正着,其余也拿出白旗归降。拔掉敌人这一营垒后,起义总指挥部正式迁至了东方图书馆。1977年12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

暨南大学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它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暨南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史中历经三次停办五次搬迁,在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环境下依然造就了许多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学子,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江上青,国务院前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为日军占领,暨南大学被迫搬到福建建阳。时隔五年后迁回上海时,由于真如校舍早已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国民政府划拨上海宝山路和东体育会路两所原日本人学校作为国立暨南大学校址。其中,文学院、法学院被设在了宝山路。

2006年,作为百年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的永久性纪念碑在上海宝山路584号落成,成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它将屹立在宝山路上,铭记着一代代“暨南人”在宝山路留下的热血青春与光辉足迹。暨南大学的红色基因也将在这里继续得以传承与发扬。

校园中的历史旧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我们不仅仅要铭记这段历史,更要做好历史的传承,将其作为鲜活的教育素材,利用升旗仪式、校会、班会等讲好这段历史,教育好我们的学生,给予他们真实的心灵震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


编辑│谢然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江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2021第18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