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2025两会看教育-两会声音
作为闵行区政协委员的刘伟亮积极贯彻上海电机学院融入服务支撑区域发展的办学导向,再度提交了名为“壮大闵行区卫星产业链,助力打造千亿级航天新质生产力”的提案,为闵行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言献策。
原创
2025-03-17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的建议被采纳了!”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第一时间向记者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2025-03-14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兼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张齐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建议,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出台政策,明确老年医学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地位,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高校开设老年医学专业,医疗机构内组建包含医疗、护理、康复、营养、心理等的多学科团队,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025-03-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马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建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门矫治学校,让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涉罪未成年人得到有效教育和矫正。
2025-03-12
3月10日的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表示,出现“博物馆热”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这也激励考古工作者要在做好考古环节的同时,也要做好文物的展示与阐释。
2025-03-12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2025-03-11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2025-03-11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5-03-11
如果要问郭坤宇委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一定是参加政协会议联组会。在会上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他,到现在依然心潮澎湃。
2025-03-11
从ChatGPT到DeepSeek, 人工智能重塑全球创新版图的今天,高校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技术创新和变革浪潮,深度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2025-03-10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徐丛剑提出,当前中国医学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医院轻社区”的矛盾,导致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基层服务意识薄弱。虽然近年来培养了一批“全科”专业的临床医师,但无论从量还是质上,对于社区医疗卫生“强基”需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2025-03-10
心智障碍学生是特殊教育领域亟需关注的弱势群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提交了《关于加强心智障碍学生全周期救助扶持体系的建议》。
2025-03-10
继去年全国两会提出“加快智能技术领域向‘硬科技’发展”等建议后,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打算联合几位科学家,继续围绕“发展空天仿生智能技术、赋能‘新硬实科技’”深化建议。
2025-03-10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答题”,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马玉霞调研的重点。
2025-03-1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巩固‘双减’成果,这很好。我觉得,现在的教育还是太卷了,家长和孩子都太累了。”两会会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的一句话,立刻引发了代表们的共鸣,大家纷纷说起自己或身边人面临的教育压力。
2025-03-10
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呼吁,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成长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
2025-03-07
“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任督二脉’,构建‘从样品到商品’‘从拔尖学生到拔尖人才’的高效、高质创新供给线。”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问题提出“两个要变”。
2025-03-07
今年两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点在哪儿?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
2025-03-07
针对未成年人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呼吁,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尽快出台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2025-03-07
如何把握AI科技赋能教育变革的契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提出,教育数字化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更应该是教育者以学生为中心选择、运用、优化不同的工具,并在交互中互相激发、互相赋能,更好促进人的发展。
2025-03-07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看来,高校改革要坚持自我革命,高校改革的核心是人,要培养不墨守成规的年轻人。
2025-03-06
对于高校来说,科技成果转化和拔尖人才是最重要的两项创新供给。然而当前这两项供给还是存在转化率和培养量偏低的问题。怎么打通高校创新供给的“任督二脉”,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和拔尖人才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丁奎岭认为,关键是做到“三个要有,两个要变”。
2025-03-06
2025年全国两会开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继续关注教育话题。他建议,逐步淡化“重点高中”标签,深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和试点工作,完善制度建设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2025-03-05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认为,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比上年多增12万人,在世界经济整体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殊为不易。
2025-03-05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我国的老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银发经济在供需两端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5-03-05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国家粮食安全,一要藏粮于地,二要藏粮于技。“我们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步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其中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贡献。”严建兵说。
2025-03-05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3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开幕。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都关注哪些话题?又带来了怎样的建议?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点。其中,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教育变革?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
2025-03-05
无论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都规定中小学生每天要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然而,全国政协委员、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调研发现,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度和延续性存在不足,一些政策实际落地仍有欠缺。
2025-03-05
2月28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活动走进了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事实上,来自这所大学的全国人大代表梅兵曾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都围绕“教育家精神”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这形成了一种颇为生动的映照。
2025-03-04
尽管日常工作已经很忙碌,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视频号“馆长和他的实验朋友们”却保持着每日更新的高频率。在这些题为“来!做实验”的短视频里,倪闽景和师生一起完成“会呼吸的菠菜”“水中提硬币”等一个又一个趣味科学实验。
2025-02-26
创新水平不如研究型大学“高大上”,人才培养不如技能型高校“接地气”,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技能型职业院校之间的应用型高校,处境颇为尴尬。不仅如此,应用型高校还面临“一把尺”困境。在学科评估、学位点增设、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所有本科高校都在“一个篮子”里,使得应用型高校不得不追求与研究型高校相同的指标。
2025-03-04
幼有所托,是万千家庭的共同期盼,如何让“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最多呵护?
2025-01-17
人口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如何深入研判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形成与人口分布相匹配、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布局,也在今年两会上引发代表们的热议。
2025-01-16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理念已贯穿于上海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从解决群众宜居安居问题,到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氛围,再到提升公共空间优质服务水平,这些和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今年市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2025-01-18
去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意味着今年即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如何挖掘传统元素,怎样创新文旅业态,让这个“非遗版”春节更有年味呢?对此,人大代表们也纷纷建言献策。
2025-01-18
终身教育正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科学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2025年上海两会中,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更好发挥高校在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引领作用的建议》。 
2025-01-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上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今年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带来的议案提案,意见建议中,不仅有对进一步宣传“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关注,更有不少正是在基层治理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鲜活实践。
2025-01-17
在2025上海两会期间,列席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向大会提交了《推进上海“校园餐”规范体系建设,保障学生食品安全》的建议,建议学校应严格规范执行陪餐制度,按一定周期排定陪餐人员安排,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同时以肉、蛋、奶、米、面、油等消费量大的食品原料为重点,做到采购食品逆向可追踪。
2025-01-17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举措,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如何“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完善重点产业人才住企培养、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等育人新机制”?对此,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希望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尽快落地见效。
2025-01-18
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激发高校创新创业创投活力仍然是一个挑战。在今年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春忠教授聚焦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提出建言。
原创
2025-01-18
在2025年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带来一份《关于因地制宜创造中小学生午休条件试点开展午间“舒心躺睡”的建议》的议案,建议因地制宜创造中小学生午休条件,试点开展午间“舒心躺睡”。
2025-01-15
上海两会进入倒计时,农工党市委在调研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是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环节。然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尚存在问题。也因此,今年两会农工党市委将提交一份《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规范化管理》的集体提案。
2025-01-06
这一在青年群体中兴起的新就业趋势,也吸引了85后市政协委员徐默涵的关注,今年两会,他想围绕促进青年人“零工”式就业与提升相关社会保障提出建议。
2025-01-14
从青年安居到青少年心理健康,这几年履职期间,市政协委员,上海广播电视台小荧星集团总经理助理、品牌中心总监石景宇始终关注青年问题。今年,他将视线放到了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上。
2025-01-13
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去年一年的履职,市人大代表、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台盟黄浦区委副主委马炜既有付出也有收获。今年,他将继续关注青年话题,将视线聚焦到了如何助力青年创业和赋能青年科技人才投入原创科研上。
2025-01-13
200多名历年来评选出来的“小院士”,最终真的投身科技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去年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徐速提出了让科创教育“去功利化”的建议,今年两会,他继续将目光聚焦于青少年科创教育。除了“去功利化”,他还希望让青少年科创教育“去工具化”。
2025-01-13
10年前,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这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首批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如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3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实现16个区全覆盖。在这片广阔的民主实践土壤中,青年力量正如雨后春笋般日益生长。我们走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便能倾听充满活力的智慧“青声”,感受充满魅力的青春贡献。
2025-01-13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人文行走
立德树人在上海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