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大盘如何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2024-04-18 12:47:19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当前就业形势究竟如何?就业大盘靠什么支撑?记者近日前往广东、山东、云南等地,采访多家知名企业、高校和招聘活动,全方位感知就业市场冷暖、多角度观察人才供需变化。

当前就业形势如何?

深圳宝安大道旁,很难想象,绿荫环绕的几栋现代化摩天大厦里,“藏”着高新技术企业大族激光的生产车间。

“我们可以说是制造业的‘晴雨表’,因为客户涉及105个制造行业。”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助理王磊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感觉到部分市场回暖,企业信心有所增强,特别是印刷电路板、半导体等订单增加,带来了这些板块用人需求的增加。

“今年计划社会招聘1000多人,校园招聘应届生几百名,主要涵盖光学、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人才。”王磊介绍。

企业的直观感受也在宏观数据中得到印证。1至2月,广东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

“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力明显回升。一季度,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31.9万人,同比上升7.9%,就业形势总体回稳向好。”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陶思敏说。

作为就业大省,广东省1.5万家重点监测企业用工数据显示,自2月份起,企业用工规模总体回升,招聘人数明显增加。3月份,企业平均招聘人数环比上涨111.9%,同比上涨40%。

其他地区情况如何?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最新数据,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就业指标稳中向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智联招聘基于38个重点城市的数据显示,春节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岗位需求释放,企业招聘规模逐周上涨,就业市场显著升温。交通、物流、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行业招聘增速领跑。同时,各地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快速扩张。

“这些特点和变化,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也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部分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经营还在恢复中,而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创历史新高,部分群体就业仍将面临压力。

4月10日,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的一场高校专场公益招聘会正在举办。83家企业提供了2600余个岗位,吸引了近千名毕业生带着简历穿梭其间、仔细询问。记者注意到,不少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毕业生跨省前来应聘。  

“感觉找工作还是不容易,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实习经历或实践经验,一些央企基本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但近期招聘的企业挺多,对口自己专业的岗位并不少,会再多投几家。”西安翻译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李佳成说。

“压力固然存在,但中国正通过改善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鼓励企业招聘等措施缓解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对促进就业的重视令人振奋。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体现了保就业的坚定决心。”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李昌徽说。

今年稳就业靠什么支撑?

复杂形势下,今年中国就业大盘如何稳?

“中国的经济还在持续发展,这是支撑就业的首要因素。去年GDP总量126万亿元,按照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GDP将增长6万亿元,将创造1000多万个就业机会。”盛来运表示。

他说,另一方面,中国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领域从业人员总量会下降,但服务业会吸纳大量劳动力。服务业比重提升增加,将持续增强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

“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促进就业有坚实基础,积极因素还在不断出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说,更好聚焦就业领域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及时推出有力有效政策举措,将为稳定就业大盘提供强力支撑。

位于昆明的云南白药集团牙膏智慧工厂,数条生产线开足马力。

“集团共有员工近9000人,去年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就业补贴超130万元,帮助我们减轻了压力。根据今年的新政策,这些补贴只增不减,企业稳岗扩岗的信心持续增强。”集团人力资源与干部管理部招聘经理翁扬告诉记者,今年将在研发、营销、新业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招聘。

2023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就业创业超3000亿元。“今年,我们将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更好释放政策红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鼓励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极;陕西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吸纳更多重点群体就业;黑龙江推出29条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记者在调研中看到,各地正密集推出一批务实举措,拿出“真金白银”全力以赴稳就业。

52岁的李鹏是云南楚雄州永仁县的脱贫户,依靠当地人社部门建设的幸福里社区,不久前他和姐姐都在县里的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到了新职,每天收入约150元。“吃住都包了,工作人员会帮我们对接岗位,在这里很满意。”

“幸福里是我们依托当地产业聚集地建立的就业服务站,云南正在全省推广这种模式,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6条措施’,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随时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帮助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农民工工作处处长洪胜说。

在人口大省山东——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4.2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为推动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3至4月,山东人社部门创新开展“职通央企”高校毕业生央企就业专项活动,对接1169家央企国企前来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2万余个。截至目前,已有超1.5万名毕业生通过专项活动找到岗位,同比增长超150%。

政府搭建平台,高校也在积极想办法。

“针对专业间的冷热不均,学校依据就业反馈数据灵活调整专业结构。”青岛大学副校长陈涛介绍,近3年来学校暂停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等4个专业招生,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4个专业招生,并逐步增加理工医类专业招生计划。

在加大供需匹配方面,陈涛说,2023年以来,青岛大学校院两级领导持续在全国各地访企拓岗,走访企业528家,新拓展岗位5426个。截至目前,2024届毕业去向落实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

未来就业有哪些新空间?

深圳坪山区,比亚迪集团全球总部。一走进大楼,仰望U8、方程豹豹5、腾势D9、元PLUS等最新款新能源汽车一一映入眼中,科技感、未来感十足。

“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带来新产品,也带来企业人才需求变化。”比亚迪集团人力资源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加快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未来总用工量将有所下降,但新能源、动力、机械、电池等相关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会不断增加。系统架构师、软件人才、人工智能人才等最紧缺,大家都在争抢具有数字化技能和跨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带动了企业人才结构的深刻调整。

“从机器人到AI大模型,从事重复性操作和简单装配任务的岗位将被大量替代,包括流水线操作工、客服人员、文员、录入员、美工,以及初级的设计师、程序员、财务人员、数据分析师等。但同时变化中也会产生大量就业新机会,打开就业新空间。”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认为。

从人才供给端看,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急剧变化。“过去十年,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5400多万人,并且每年减少幅度在加大,平均受教育年限却在不断增加。年轻人需要的是更多智力型、技术技能型的高质量就业岗位。”赖德胜说。

招聘机构数据显示,这两年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激增。可观的薪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前景,大大增强了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AIGC、AI大模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成为就业“新风口”。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新宇介绍,公司围绕充电领域搭建了系统集成、电力电子、智能调控等研发团队,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提升。今年计划招聘300多名毕业生。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27年,无人驾驶和电动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会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增长率将超过40%;数据分析师及科学家、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网络安全人员等职位需求预计增加30%至35%。

新技术开辟就业新赛道,蓬勃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也蕴藏诸多岗位新需求。

一部手机、一盏环形灯、一个电子屏,构成了广州天河区五号服装小镇档口直播间的全部。每晚8点半开始,快手直播带货达人李福佳对着镜头熟练讲解服装细节。镜头外,助播、中控、氛围师、客服、仓储等人员同样忙得火热。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10余年,李福佳坦言,直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活力。2019年,李福佳开始做直播,首场在线人数就超过了1000人。尝到甜头的她很快成立了自己的直播团队。如今,十几平方米的直播间,带动了3个大型工厂、10余个小工厂上千人的就业。

“数字经济为传统服务模式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开启了全新想象,仅快手一家平台就孕育和催生了174个新职业,带动了庞大的就业。它们已经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重要部分,并将释放更大潜力。”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企业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范巍说。

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最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包括互联网营销师、金融科技师、全媒体运营师、电子竞技员等,同时新增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

4月17日,九部门发布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新增一批数字领域新专业。

“数字化是压力也是潜力。”深圳技师学院副校长彭莺说,尽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8%以上,但学校始终保持紧迫感和前瞻性。这两年新设智能医疗设备技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等多个专业,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企业来招2024届毕业生已没有了,开始抢订2025届毕业生。明年我们还将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新专业,持续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彭莺说。

(记者姜琳 汤洁峰 戴小河 王聿昊 姜江 黄韬铭)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