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构建“泰山少年说”立德树人载体,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4-07-15 11:37:35

近日,一场以“泰山少年说”为名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好少年宣讲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回溯历史、歌颂祖国、赞美家乡,29名泰安市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依次宣讲,展示了新时代青少年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青春风采。

近年来,泰安市策划打造了“泰山少年说”立德树人载体,通过构建“1+1+5”德育体系,即“建立1个机制,搭建1个舞台,整合5大场域资源”,实现政府“说”好保障文章、少年“说”好成长文章、社会“说”好育人文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围绕少年“说”好保障文章

“冯玉祥将军只求为民、只求为国,不忍百姓流离失所,在危难时刻为百姓忙碌奔波,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在冯玉祥泰山主题陈列馆,30余名泰安市小记者团的成员化身“小小红色讲解员”,正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认真讲述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故事。这一生动场景是泰安市积极搭建“泰山少年说”育人载体的缩影。

近年来,“泰山少年说”德育品牌打造每年都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旨在加强顶层设计,“说”好保障文章。“该德育品牌由泰安市文明办发起,目前已经形成市文明办牵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发起、承接、推广宣传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品牌打造组织有力。”泰安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教育不仅依赖于学校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和其他实践经验来培养锻炼学生的德行和品格。在泰安,教育、网信、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积极发挥承接作用,广泛利用学校、社区等场所,借助各类节日开展德育活动,形成舞台处处建、活动天天有的“泰山少年说”德育活动格局。

960余场“泰安市家庭教育宣传周”等各类家教指导服务活动顺利开展;7万余名中小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红色地标,接受红色教育;“泰安市小记者团”20余万名小记者进社区、进企业开展采访活动2万余场次……

线上线下结合,定制朋辈交流舞台

引导少年“说”好成长文章

“鲁菜是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的自发名菜,是历史悠久、技法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近日,“泰山少年说”视频在线上如期更新,泰安市迎胜小学2022级学生谢茹伊自信地面对镜头详细讲解着鲁菜的起源、发展、特点,通过网络传递知识,展示自我。

在推广“泰山少年说”品牌的过程中,泰安市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重、线上线下结合,建立了报、台、网、端“泰山少年说”作品发布矩阵,形成了多样化的“泰山少年说”宣传展示平台。

怎样实现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泰安市积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节日,组织青少年结合自身所学和个人兴趣,“说”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传播新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

怎么能引导孩子们各显其能地“说”?泰安市为“说”赋予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演讲、朗诵、书法、绘画、征文等。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泰安市已累计组织开展“说说党的二十大”“好少年报告会”等“泰山少年说”宣讲活动1.8万余场次,受益学生70余万人次;拍摄“国学小名士”情景小剧120余个,3个作品在省级比赛中获奖;5人在“红动齐鲁·团结奋斗新征程”山东省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获“金牌红色讲解员”称号。

凝聚社会力量,整合育人场域资源

守护少年“说”好育人文章

学校是立德树人主阵地,为增加“说”的深度,泰安市创新推出思政教育“首课思政负责制”,即每天利用第一节课前5分钟,由教师或学生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等集中进行领学,构建起“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思政教育新格局。

家庭是育人第一阵地。泰安市着力加强家风建设,弘扬新时代家庭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齐鲁好家风”宣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讲好家风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同时做优做强“母亲公益讲堂”等品牌活动,把家庭教育服务延伸至家庭。

作为立德树人护航主力,泰安市免费开放4000多处校外活动场所,建成115座乡村学校少年宫、68间城乡公共书房、14家社区图书馆、126处市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45处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起“四级联动、八路并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泰山心语”宣讲格局。

此外,泰安市进一步整合了卫健、教育系统以及有关社会组织优势力量,重新组建泰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通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市县乡村四级建成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点800余处。开展“阳光心态快乐成长”“快乐青春期”等主题活动,培育“困境儿童‘心理环保师’”等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构建全学科、全过程、全岗位、全天候、全方位、全场所的“六全”心理健康关护体系,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泰山少年说”通过“说”好保障、成长、育人三篇文章,已融入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健康等育人场域,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内容具象化、路径清晰化,凝聚了社会合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15日第3版版名:新闻·地方

作者:通讯员 张海林 杨丽宁


责任编辑:刘时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