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澳情怀融入课程教材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施雨丹 张裕瑜

时间:2024-12-20 14:58:54

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5周年纪念日。澳门回归25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贯彻“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坚持和弘扬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将爱国爱澳的理念和情怀全面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形成了从教育领域“爱国者治教”到社会领域“爱国者治澳”的良好局面,为澳门社会的持续繁荣、稳定发展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制度先行

完善爱国爱澳教育法治保障

以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落实爱国爱澳教育是澳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经验。2006年,澳门颁布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在第四条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爱国爱澳、厚德尽善、遵纪守法的品格”,强调重点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并提出要“以中华文化为主流,认识、尊重澳门文化的特色,包括历史、地理、经济等多元文化的共存,并培养其世界观”,明确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该法的颁布标志着澳门爱国爱澳教育法治化进程的开始,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澳门爱国爱澳的制度基础,在澳门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贯彻落实《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澳门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颁布了《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简称《课程框架》)及《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力要求》(简称《学力要求》),规范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基本架构,引导学校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各学科领域及科目的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框架》作为澳门学校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规范了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准则、学习领域和科目设置,更重要的是,将培养青少年爱国爱澳核心价值作为总目标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中,并从小学至高中独立设科“品德与公民”、从初中至高中独立设科“历史”,为学生爱国爱澳教育提供了系统的课程基础。

此外,澳门特区政府从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划入手,将爱国爱澳教育目标融入澳门基础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中。2011年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简称“教青局”)颁布了教育领域第一个十年规划《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对国家、澳门的认识和认同,培养良好的品德、公民意识和爱国爱澳的情怀”作为教育的总目标。同时,作为第一个十年规划的传续与优化,2021年澳门教青局又颁布了第二个十年规划《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简称《规划》),为澳门未来基础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和引领。

《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培养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作为教育发展重点方向,通过学科课程、建立系统性的家国情怀与爱国教育体验活动框架、开展校本特色活动等形式培养具备良好品德、有良知的社会公民。《规划》提出,要根据澳门教育发展需要持续推进课程、教学与评价考核改革,特别是检视“中文”“品德与公民”“历史”“常识”等学科课程落实培养家国情怀等各项目标方面的情况。此外,将充分发挥澳门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的功能,联动澳门爱国爱澳教育资源,传承爱国爱澳传统,深化爱国爱澳教育的有效落实。

课程发展

以课程标准统领爱国爱澳课程建设

课程是落实爱国爱澳教育的重要途径。澳门高度重视将爱国爱澳教育融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并出台了相应的行政法规,明确从幼儿教育至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2014年颁布的《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及2015年颁布的《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力要求》作为澳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爱国爱澳教育在澳门学校的深入开展。

在课程设置上,《课程框架》与《学力要求》呈现出明确的指向性与高度的协同性。就其指向性而言,体现为开齐开足爱国爱澳价值观课程。二者均明确规定,在初中与高中教育阶段,将“历史”设为独立且必修的科目。学生能系统、完整地学习中国历史,全面了解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奠定坚实且稳固的知识根基。同时,“品德与公民”课作为从小学至高中均需开设的必修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通过全方位、持续性的爱国爱澳教育,培养学生爱国家、爱澳门的情感,为爱国爱澳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就其协同性而言,体现为以跨学科联动形式实现爱国爱澳教育目标。中小学均须开设艺术类课程,课程目标包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学生参与学习时,能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爱国爱澳教育以更形象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融入学习体验中。中小学语文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爱国爱澳等内容作为课程目标,通过诵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感悟现代散文小说等活动,将爱国爱澳情感与日常语文学习紧密结合,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并热爱国家、热爱澳门。

此外,《课程框架》和《学力要求》还规定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时间,如“品德与公民”需修满不少于8240分钟,“历史”不少于6920分钟等,确保教师有充足时间开展系统深入的教学,将课程承载的教育理念与知识内容充分传递给学生,保障爱国爱澳教育在相应课程教学中有效落实。

教材编写

加强澳门本土化教材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澳门地小人少,教材编写体量小,中小学既没有本地教材,更没有本土的出版社和编写队伍。澳门回归以来,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教材建设,自2004年编写《普通话教材》开始,澳门教青局开启了本地化教材的编写与开发之路,通过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合作,打造本土化教育教材。澳门回归25年来,已经形成了以“品德与公民”“历史”“中国语文”“澳门地理”等课程为中心的澳门本土教材建设体系。此外,还先后出版《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补充教材(试行版)、《澳门教材·试行版 宪法教育》等具有澳门特色的爱国爱澳教材,内容覆盖从幼儿教育至高中各个学段,为爱国爱澳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载体。

澳门在教材本土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教材的系统化、多样化呈现形式,打造精品教材,将爱国爱澳教育落实到具体课程中。首先,在教材编写中,通过教材内容的跨学科整体布局,将澳门本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大局中,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澳门与祖国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其次,在教材设计上,通过“做中学”的活动引领,将学生个人生活体验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培养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增进澳门本土社会认知,增强建设澳门、服务国家的使命感。此外,还通过独立编写主题教材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宪法、基本法、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爱澳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澳门回归25年来,澳门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制度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研训、社会参与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将爱国爱澳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形成了以爱国爱澳为目标引领,制度化、标准化、体系化的系统落实,保障爱国爱澳教育稳步推进、持续深化的良好局面,探索出一条具有澳门特色的推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之路。事实证明,爱国爱澳教育全面融入基础教育是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更是促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作者施雨丹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决策咨询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港澳台教材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张裕瑜系华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华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培育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ZDPY2302]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