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金融下的你和我

作者: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 高一10班 刘昕 指导教师:高晓彤

高中的社团选课,因为好奇“经济”这个大概念为何冠以“微观”一词,我选择了微观经济课程。课上老师提到了08年次贷危机,在我问老师借的经济学讲义中也引用了次贷危机为例。这引起了我对金融的关注。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与金融息息相关,小到买菜付钱,大到贷款按揭——你我都是一只小蝴蝶,我们的每一笔交易都牵动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变化。而随处可见的银行则是金融渗入我们细微生活的证明。

在我生活的城市,十几年前只有四五家银行,可现在却形成了金融一条街,还多了证券交易公司和保险公司,连小区的门口也有ATM机。记得幼时过年,母亲都要通过邮局给乡下的外婆寄钱。可是现在,我们只需轻轻动下手指,手机银行就快速帮我们完成了交易——这种便利是四十年金融改革的成果。2001年加入WTO 后,金融改革迈入加速期,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雨后春笋般闯入我们的生活。另一个有力证明便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腰包鼓鼓”的时代不复、节假日线下买票的队伍不见了。移动支付的背后,是大数据、云技术的革新。由此可见,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得其服务特性愈加凸显。这意味着,金融带给我们的,将会是更多的便捷服务。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金融爆发式发展也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加入WTO以来,原有国企和新涌入的外资银行给予我们更多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入手了舒适的轿车、搬进了明亮的房屋,让生活品质得到了保障。经济发展还促进了社会风气进步。摈弃糟粕、顺应发展潮流的思想趋势带动人们行为的改善、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可置否,金融在渗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隐患。电信诈骗、网络理财陷阱、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酿生活为悲剧;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威胁着国家安全利益……诚然,金融发展提供了优良生活,但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忽视阳光背后的阴暗。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大家庭,社会变革与个人生活相互依存。只有从身边的生活着眼,了解我们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融入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责任编辑:李江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2021第18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人文行走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