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路程
时间:2024-12-03 09:52:05
香喷喷的酱肉包、晶亮酥脆的蜂蜜小面包、会爆汁的上汤牛肉丸、入口即化的豆腐脑……清晨6:30,中国人民大学各食堂早餐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为了引导学生养成早睡早起、规律吃早餐的生活习惯,中国人民大学近日推出一系列早餐优惠活动,每天早上7:15前(结算时间)就餐的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活动。不独中国人民大学,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早前也推出过“限时半价早餐”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商丘工学院则开展“爱心早餐”活动,用资助育人的方式奖励早起就餐的学生。
不少大学生有晚睡晚起的习惯,常踩着时间点到教室上课,有时为了多睡一会儿,更有饿着肚子进教室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学校日常教育中的老问题。“半价早餐”这样的催早起方式与“00”后大学生喜欢追求潮流与创新、价值多元化、自我意识强烈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学生觉得好玩又能“占便宜”,很多同学甚至全寝室早起排队吃早餐,吃完早餐很少有人回去睡回笼觉,有课的去教室上课,没课的去自习室或者跑步晨练。一个小举措,却释放出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良好效果,承载着满满的育人智慧。
有句话说,“想尽办法爱你的,除了父母,还有母校”。被学校宠的感觉真香,优惠早餐是学校细致入微的爱和热气腾腾的关怀,更是早睡早起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引子”。无论是“半价早餐”,还是“爱心早餐”,体现的是高校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的创新。
类似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此前,青岛科技大学免费向师生发放高科技跑鞋,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健身运动;也有高校在教室悬挂手机收纳袋,用于存放学生手机,帮助学生戒“手机瘾”,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
这些举措也启示我们,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贴近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面对新生代大学生,高校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要结合当代青年人的性格特点,去发现教育生活中的细节,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让具体做法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要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需求,让他们都能够投入其中,锤炼自我品格、展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青年人的激情与活力。
做到这一点,还要求高校管理者多倾听学生的心声。要畅通学生信息反馈渠道,通过搭建学生信息事务反馈平台、设立学校领导信箱、举办师生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听取学生对于学校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服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科学合理的建议巧妙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管理中。要用更有温度的方式,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不断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规划能力。
(作者系郑州商学院学生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