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科普沃土 铺就强国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秦川

时间:2025-01-07 10:45:46

全国科普经费投入,再创新高!近日,科技部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较2022年增长12.6%;科普工作人员队伍规模超过215万人;全国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779个。

近年来,全国科普经费投入连年增长。与此同时,科普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稳中求进,公众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积极踊跃。科普工作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统计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1.44%提升至2023年的14.14%。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与科普工作卓有成效息息相关。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对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不久前,我国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亮点纷呈,比如,新增“科普人员”一章强调加强科普队伍建设,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更加突出科普的重要地位,以及提出完善国家保障措施等。

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公民有参与科普活动的权利。如何确保科普经费投入花在刀刃处?如何推动科普带来新成效?如何更好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很显然,需要做好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统筹协调等一系列工作。

比如,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都要积极开展科普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全面促进科普,科技工作者当仁不让,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利用所学所长,精准发力,可高效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开展科普,重在创新。进而言之,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近年来,“天宫课堂”备受关注,由此开展的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普文化活动,深受欢迎。“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每一次课堂实验,都精心构思,妙趣横生,让学生兴趣盎然,大开眼界。据介绍,“天宫课堂”带动了科学热、科普热,被誉为“中国科普新高度”,像这样的科普活动,多多益善。

发展科普事业,学校责无旁贷。科普法第二十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质,支持和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从学前教育机构,到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再到高等学校,各自立足实际,用好资源,对激发孩子好奇心、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普人才都有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科普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无论是科普专职人员,还是科普兼职人员,以及科普志愿者等都在自己岗位上为科普尽力。但不可否认,科普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另据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科普专职人员规模偏小、科技工作者参与度偏低、激励奖励机制尚不健全,科普人才队伍难以满足科普发展的实际需要。

为此,就要进一步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具体来说,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激励更多人参与科普工作,为国家发展科普事业贡献才华。

厚植科普沃土,铺就强国之路。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普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紧抓机遇,用好珍贵的科普经费,进一步强化科普功能,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科普发展格局,正当其时。

“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或缺、不可偏废”。以新修订的科普法为契机,以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为动力,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比翼齐飞,双向奔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更有支撑。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