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时间:2023-12-14 09:48:25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日前揭晓,上海共有18位科技专家当选。他们最近在忙些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推出系列对话报道,听一听他们的科学故事,以及对于科技创新的心得。
【院士简介】谭家华,男,1946年出生,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曾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终身成就奖。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木兰船建大楼,谭家华办公室外有一艘这层楼里最大的船模。它就是其团队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非自航式绞吸挖泥船“新海旭”,长百余米、超过万吨的巨轮每小时疏浚量达6500立方米,航迹近及长江口深水航道,远至从东海、南海到非洲的“海上丝路”。对于每年吹填造陆数百平方公里的江海大国,这种“气吞山河”的船型也是远海岛礁建设开路先锋之一。
最近,这位77岁的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老教授,当选今年上海最年长两院院士,这并没有改变他天天上班与年轻人一起搞大船的习惯。他出道入行50多年如一日,与国内重点行业单位合作开展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研究,迄今建成3个代际的50多艘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访谈中,他常说:“核心的东西,抄不来也买不来!”
从被他国技术封锁,到可管制对外出口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您退休多年,却仍常常和年轻人一起上班甚至加班,还坚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最近手头还在设计什么大船?
谭家华:每天都来上班,来得早的时候会在校园里走一走,然后到办公室和年轻人一起干活。最近在和天津航道局合作设计作业能力更强的、采用“燃油+甲醇”双燃料的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里是交大“一系”,教研组也代号“110”,您本人从本科毕业留校至今“土生土长”,即使在新时代,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不是特别重要?
谭家华:我近几十年专注于大型工程船技术领域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在2000年以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大型绞吸挖泥船无设计、无建造、无配套,缺乏自主研制能力。
在过去20多年中,我们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型绞吸挖泥船总体设计和关键作业装备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适应“沿海淤泥积沙”“近海硬质沙土”“远海坚硬礁岩”挖掘的三代59艘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为“一带一路”港口航道建设、近海围海造地、远海岛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绞吸挖泥船技术的发展,就是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理念指引下,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从被他国技术封锁到可管制对外出口的跨越。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还得在不断学习中自主创新。
有人说你们是抄的,但好多东西没法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对于国内首艘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是不是被视为20多年前的“初恋”?它身上有什么故事,留下什么经验和启示?
谭家华:“航绞2001”是我们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这艘船现在仍在长江口为保持航道的水深和通航能力做贡献。这艘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但是它开创了我国自主设计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先河,从此之后,我们就有了自主设计能力。
当时我记得这条船设计完之后,有人说你们这条船都是抄的。但是我说实话,好多东西你没有办法抄。你去看国外进口的船,也能看到这个船的长相、这个船的某些动作原理,但是尺寸怎么确定、怎么计算,它没有计算书、没有图纸,要去自己摸索。你可以看到它的外形,但是你看不到它的工艺,你也看不到它的材料构成,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摸索。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抄不来的。特别是技术的进步,只有在认认真真学习的基础上,你才能够创新,你才能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作为总设计师,您和团队的“船库”里,还有什么代表性船舶装备,刷新过各种纪录,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谭家华:三代船各有“代表作”。比如“天狮号”,我国第一艘采用了浅水倒桩钢桩台车的自主研发大型绞吸挖泥船,它是我们研制的第二代首制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以它为代表的这代船是我国港口航道建设和围海造地的主力军。它的成功建造意味着我国的绞吸挖泥船设计建造能力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的主要设备也实现了国产化。
又如“天鲸号”,当时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它是第三代的首制船,是南海岛礁建设的功勋船舶,以它为代表的第三代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主要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还有就是“新海旭”,世界第一的重型非自航绞吸挖泥船,是我们团队设计的第56艘大型绞吸挖泥船。该船的核心设备,包括挖掘系统、输送系统、定位系统和控制系统,均实现国内设计、制造。
让年轻人挑重担,世上首次远海填海造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您谦虚地说自己在团队中只是“协调和组织”,对于新一代人才培养您有什么法宝?
谭家华:在工作中,要让年轻人挑重担,在设计实践中去磨炼成长,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大家共同合作,完成国家重大项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我们的设计建造能力和水平与世界同行相比,还有什么不足或短板吗?
谭家华: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大型绞吸挖泥船的设计和建造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远海填海造岛。我们的设计和建造能力和世界同行都在不断进步,各有长处。我们在总体设计和建造方面有优势,而国外在专用设备开发方面有特色,值得相互借鉴、互相学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不止挖泥船,您是不是还在拓展研发更多海洋工程装备,有没有其他领域的“新作”?
谭家华:除了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我们在其他大型工程船舶的研制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和开发,比如风电运输船和风电安装平台、铺排船和抛石整平船等十多类大型工程船。从新世纪以来,创新研发国内首型软体排铺设船、抛石整平平台等十余型特种作业装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