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接口缝隙塞不进张A4纸 他在世界技能大赛创造历史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刘雪妍

时间:2024-05-06 12:46:03

邵茹鹏在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比赛中。 受访者供图

2022年,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上拿到首枚金牌。创造历史的邵茹鹏,原本是个门外汉。

夺冠后,有媒体称他为“上海鲁班”,邵茹鹏连忙摆手:“这块金牌只能说是一个阶段中取得的比较好的成绩,我还需要持续学习和练习。”走下赛场,他回到母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他经常告诉学生,“有了勤奋和热爱,再加上好心态,大家都可以复制冠军之路”。

按0.1毫米要求自己

“这个项目之所以叫‘精细木工’,‘精细’两字非常重要。”邵茹鹏介绍,项目要求选手在4天22小时内完成作品的杆件制作、榫卯连接、拼装、打磨和装配。在拼装之前就需要将杆件送检,裁判进行评分,“两个榫结合的地方,要没有任何加工痕迹,浑然一体。榫眼的内部要方正、光滑,不能有毛刺,榫头轻轻一推就能进入榫眼,达到完美匹配。”

作品完成后,需要再次送检,这时裁判会使用一个“特殊道具”——塞尺,分为0.4毫米和0.2毫米两个量级。裁判会向榫头和榫眼的接合处插入塞尺,0.2毫米以内是满分,超过0.4毫米就没有分。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约为0.1毫米,邵茹鹏平时就是按0.1毫米来要求自己的。

虽然准备了很久,但赛场上还是状况频出。按照往届惯例,组委会在赛前两至三个月会提供样题,正式比赛题目会进行30%左右的改动,选手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这次的赛题几乎改动九成以上,就像换了道新题。而且往届比赛会提供完整图纸,但这次只有概化图,展示了大致形状,连尺寸都没有标。

“赛题的工艺很复杂,要用到1.7米的圆规,但我们日常训练最大用到1.5米,我只能临时用木条做了一个圆规,最终在绘图上比预计时间超了一个小时。”邵茹鹏说,按照平时的练习,超出一个小时相当于已经放弃比赛了。为了补回这一小时,第二天他在加工环节又发生了失误,“木制品加工是不可逆的,一刀下去,如果出现了偏差,后面就很难有机会调整。”邵茹鹏说。

为了帮助邵茹鹏缓解心理压力,精细木工项目专家组组长余继宏和学校参赛保障团队对他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疏导。他自己也努力调整心态,“知道这个失误已经补救不了了,只能重新制定比赛流程,尽量提高作品质量来弥补分数损失”。

最后一天的比赛中,邵茹鹏组装完成作品后,突然发现有一个部件需要的45度倒角收边没有做,于是马上把已经安装的部件拆下来进行加工。此时比赛即将结束。“如果他到比赛结束前一分钟组装不起来,还在倒边的话,就是失败的。所以当时我在赛场外很着急,喊他放弃这一块。”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世赛办主任曹育梅说。

但邵茹鹏没有放弃。比赛的哨声响起前,邵茹鹏完成了杆件的倒角和作品的组装,顺利完赛。“可能我这个人比较轴,总想把事情做完美。”他说。但也正是这种完美主义,让他在内损的精细度评分上拿到了最高分,并终于站上了冠军领奖台,成就了我国在精细木工项目上的首金。

热爱、坚持与天赋

刚进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时,邵茹鹏就发现了一个新天地——木工社团。“虽然木工跟我的专业完全没有交集,但我还是想试试。没想到这一试,不仅改变了我入学时的想法,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进了社团,他发现自己是彻彻底底的“小白”,连工具都认不全,但这也激发了他强烈的学习兴趣。每种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都让他感到新鲜、想去尝试,“看着加工的成品会很自豪,这种新鲜感和成就感推着我通过了选拔,也让我觉得自己会一直留在这个领域。”

带教经验丰富的曹育梅也发现,邵茹鹏和一起进来的队员们差距迅速拉大,别人做基础的,他开始做“上一个台阶的”,练了半年之后,有的比他先进来的队员退出了,他的训练难度还在不断提高。“这条路需要有很坚定的意志力才能走下去,他的性格很沉稳,能沉得下心。”

木工在发展中传承

2023年5月4日,邵茹鹏在北京获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词这样写道:精雕细琢少年郎,志做当代公输班。他少年立志,与木为伴;潜心苦练,技惊世界。作为一名“00后”青年,他在方寸工作台间闪耀“大国工匠”之光,在世界赛场上展现中华榫卯工艺的千年魅力。

“世赛精细木工项目的评分标准为国际标准,且更多考验的是图纸制作、高精度还原等方面的能力,中国传统木工中‘巧妙、创造力、艺术’等优势未必能完全体现出来。对于中国选手而言,最难的是转变观念,适应国际大赛的评分标准。”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巨浪解释。

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参赛选手的出色表现,让公众对高水平职业技能有了新的理解。以此为契机,很多职业类的院校开始把竞赛训练和教学课程结合起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们的集训和赛事不仅是要将学生推向赛场,更多是推向社会产业平台,成为行业里面的佼佼者。我们的学生有的成了能工巧匠,有的成了上海工匠,希望未来他们能成为大国工匠,这也是我们职业院校育人的使命。”张巨浪说。

邵茹鹏也提到,精细木工并不只存在于比赛中,它在现场中的应用场景也不少,从古建筑的修复到家具定制,都能派上大用场。自从他“出圈”后,很多亲朋都来咨询,孩子读职校会不会有好的发展?“我跟他们说,只要愿意下功夫,肯定会有好的发展。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新时代有新理念,也有更多新机遇。”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