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4-05-31 11:58:27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高校辅导员倾心耕耘,奋力书写教育新篇——他们播种信仰,引导学生在学习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他们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强“四个自信”;他们倾情奉献,用心关爱,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为培养一支高质量、高水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组织开展“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月”系列活动,宣传展示一批辅导员先进人物,通过他们的榜样力量,调动和激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日前,“2023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23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及“2023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名单揭晓。让我们走近这些先进典型,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育人情怀,从中汲取前行力量,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奋斗。
关注“Z世代”成长,打造立体化育人新模式
陆优优
复旦大学
十八年如一日从事学生工作,陆优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育学生、带队伍、促成长、谋发展。她曾带班500余人,所带集体获评全国先进班集体,是同学们口中亲切的“优优老师”。同时,她依托新闻专业,不断创新思政育人工作新路径。
自2021年起,陆优优担任“记录中国”专业实践项目总负责人。三年来,她与团队成员精心设计项目主题,引导新闻学子服务国家大战略,记录时代大发展,把思政课搬到中国大地上,使新闻青年与中国社会深度融合,激荡脚力、脑力、眼力、笔力,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近年来,参与实践的学生280人次,团队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份、92个县市、20余个乡村,采访对象600余人。该课程入选2023年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
她将党建工作融入学生课堂内外和学术科研全过程。探索师生支部共建,打造“政治生日+新闻晚会”品牌活动。她带领学生前往主流媒体实践,学生支部与各区基层党组织开展合作,带领“新相工作室”服务师生群众3200余人次,实现新闻专业青年与城市乡村的双向奔赴。她带领辅导员探索“从讲台到擂台,从擂台上平台”三步走,融合打造“思”在前沿讲座、“比”在科研比赛、“用”在网络传播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其中,庆祝建党百年微电影《惊蛰》、迎新片《薪火》《迎新而生》形成规模影响力。
厚植家国情怀,人文化成以美育人
陈丽璘
上海交通大学
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将思政工作与国家发展、学生实际相结合,陈丽璘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使命。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用美育思政赋能学生成长,打造“面向人人”的公共艺教课堂。
她带领学生登上中宣部“时代新人说”、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舞台,制作大师剧《钱学森》、原创舞蹈和话剧《海菜花开》、交大版《长征组歌》交响合唱等艺术实践大课,线上线下观摩人次超过百万。承担全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实践带教工作,开设美育通识、选修及辅修课程,辐射全市近20所高校,蝉联全国大艺展(非专业组)金奖。将美育实践和传统文化、科研成果相结合,在全国各地开展人文艺术浸润实践,强化学子文化担当。
她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培养世界眼光。她所带的学生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连年输送毕业生服务国家建设,并鼓励多位毕业生赴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任职。
她用心倾听学子声音,坚持工作场域无处不在。发起建设“新水源社区”,让学生在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中畅所欲言。探索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创表达,策划制作就业引导微电影《抉择》、百人云合唱《如愿》等网红作品,坚持参与心理健康课教学,提升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网络+”育人平台,激扬青年正能量
赵盈
同济大学
“青年在哪里,我们的思政工作就要到哪里”,面对一批批思维活跃的00后大学生,育人工作如何更加有的放矢、取得实效?赵盈经过多年深耕,摸索并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育人模式。
她以“网络+党建引领”开辟思政育人的空中演播间,运用微课堂、云展览等多样化网络工具,通过项目化的打造方式,持续建设了一系列激扬青年正能量的线上党建项目,逐步形成网络育人空间的青年价值共同体。2017年,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初创的党建演说项目“党员TALK”第一期吸引了众多学生在线观看,让师生党员的优秀事迹变得既可敬、可信,又可爱、可达。六年多来,50余名优秀党员师生“线上”“屏前”亮身份、亮事迹、亮承诺,以紧扣时代主题的演说内容、精心选拔的标杆演说者、贴合网络时代的演绎方式,将“党员TALK”建设成学生党建网络品牌项目。
同时,她以“网络+学业发展”打造学业帮扶的助学云平台,立足引导专业学习志趣、围绕公共课助学需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第一课堂,号召骨干教师共同开发“优师微课”项目。持续建设“数学外卖”“一题撬动数学”等线上多元助学项目,探索形成网络空间学业发展共同体。此外,以“网络+机制建设”打造网络思政的中央厨房,组建院级融媒体中心和网络育人五大功能平台,让思政育人活动辐射更多青年学生。
巧借摄影之力,以美育融通三大课堂
吴晓隆
华东师范大学
吴晓隆以播放超百万的短视频跨界成为知名UP主,在网络美育的过程中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在一线从事思政工作的八年间,他深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摄影美育融通三大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他依托通识课程深入第一课堂,打造校级美育精品课程,开创性地设计《摄影与生活》课程,让学生在掌握摄影技艺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比如,分析中国希望工程著名照片《大眼睛》背后的故事、知名摄影家拍摄的80年代“读书热”照片等,讲述我国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伟大成就,勉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吴晓隆依托辅导员美育工作室推进第二课堂,带领学生考察真实社会和世界。组织各类线下学生活动,打造美育新空间,举办摄影读书会,让学生分享和讨论摄影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摄影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策划观展活动和摄影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多位名家。他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手段,以更加贴近年轻一代的方式传播知识和理念,构建以短视频为载体的第三课堂。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吴晓隆与新华社合作共同制作了关于奥运摄影的主题短视频。
吴晓隆结合美育工作室的深入实践和探索,带动了一批有热情、有理想、有担当的辅导员团队,起到了“传帮带”作用。
就业育人久久为功,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陈红梅
上海理工大学
在十八年的辅导员工作中,陈红梅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生涯引领,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就业育人,久久为功,是她的一贯理念。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涯选择,融入时代需求、民族振兴和国家与地方建设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的同频共振。她培养的毕业生中,有80%进入能源装备领域重点企业,累计20余名学生支援国家地方项目,另有80多名学生参军入伍。
她用温暖、走心、扎实的工作方法,赢得学生的高度认可。她将生涯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工作中,围绕2500多名学生,持之以恒加强学风建设,为学生的生涯之路赋能。陈红梅带的一名本科生因为学习没有动力,导致学业困难而降级。如何重新燃起他对学习的热情?陈红梅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在接手的第一时间,陈红梅以“建立共情关系-聚焦焦点问题-确定阶段目标-做好过程管理”的四步法帮助他。在真情引导下,学生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到了毕业季,该生决定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志愿者。
她所带毕业生连续3届升学率超过50%,累计150多名学生赴知名学府深造。此外,她还化身B站UP主,将职业生涯教育与新媒体结合,打造生涯教育精品资源库。截至目前,已发布视频微课77期,播放量超过13万次。
在船上建支部,探索海上“大思政课”
徐善凯
上海海事大学
徐善凯既是一名高校思政辅导员,也是一名海船船员。海上实践教学,是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带领学生海上实习期间,他不断探索海上“大思政课”,把支部建在实习船上,扎实做好党建引领,积极挖掘红色航运文化。
他曾参与海上紧急救援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2023年7月22日凌晨,上海海事大学实习船“育明”轮接到遇险船舶紧急救助通知。面对夜间能见度不高、海上大风大浪等复杂情况,他和船员、师生们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奋战3小时、合力解救2名落水遇险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深入挖掘和整合“育明”轮海上救援事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专业课、思政课、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讲述海上救援案例中体现的新时代航海精神。
每逢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重要节日,他依托支部开展具有航海特色的实践育人活动。他积极探索“航海+思政”教育新模式,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动员会等纷纷开到教学实习船上。利用船舶靠港期间,徐善凯常常带领学生打卡航运地标、走进航运企业,寻访航运文化。此外,他还聘请资深船员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们讲述探极地、穿海峡、过运河的精彩航海故事,激发青年学子的奋发精神。
数字技术赋能,做信仰火种“播撒者”
毕冉
上海师范大学
过去七年,担任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让毕冉将红色作为育人“主色调”。她用红色文化增强学生精神动力,结合传媒学生专业特色,以“数字技术+红色文化”为育人引擎,在培根铸魂的过程中做智媒时代信仰火种的“播撒者”。
从历史到现实,毕冉带领学生用虚拟场景数字化体验跨越时空的青年对话。她通过VR技术让百年前的陈延年、陈乔年烈士两兄弟和新时代青年学子在时间的长河中相遇,把英雄的革命历程和家国情怀呈现在舞台上,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从天边到身边,毕冉指导学生用AI主播数字化呈现宏大叙事的革命故事。她设计虚拟主持人参与红色艺术党课的演出,串联起了一套“演讲+影视+戏剧+现场采访”的文艺组合拳。她借助数字化的展示手段促进红色资源“焕活”,共录制了40余堂线上微剧,为上海市中小学生带去艺术滋养。
从传统到革新,毕冉号召学生用影音作品数字化保护红色血脉的经典传承。她从小切口导入,用小例子说事,将中共一大纪念馆出版的《伟大的开端》编排成红色有声剧,用全媒体交互体验、融合的方式录制、展演了9辑红色有声剧,累计播放量5000余次。
遵循“记忆唤醒—价值认同—赓续传承”的思路,毕冉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带领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
倾力“辅”潜心“导”,提升“大思政课”实效
刘海泉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十七年来,刘海泉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持续打造实践育人体系,努力提升“大思政课”实效。
聚焦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理论学习“活起来”。他积极协调联动各方资源,组织学院先后与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合力打造“红色育人课堂”“红色新青年讲堂”两项沉浸式“大思政课”。以青年学子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和理论为初心,指导组建“青马思源”“初心讲堂”等学生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开展宣讲200余场,覆盖万余人次。
聚焦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让青春脚步“动起来”。他努力探索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做好思政课堂融合“大文章”。每年暑假,他组织教师与学生开展“走乡镇 看巨变”“走老区 看发展”“走基层 看党建”等系列实践。在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蛙鸣稻香的田间地头等,引导学生发现机遇与挑战,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所长为社会治理、民生发展等建言献策。师生足迹遍布近20个省市自治区,形成300余万字调查研究报告并出版。
聚焦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让鸿鹄之志“立起来”。在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边防站,他带领团队开展“党旗映国门,精神永激荡”的主题党日直播活动。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他以“行为世范”的品格、有力的言行感召学生,是学生为人为学的榜样。
立足学校特色,构建文化育人的“三维”向度
薛志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薛志鹏立足学校特色和工科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构建文化育人的“三维”向度。六年间,他负责14个班级、20余门选修课、一个团队、两个工作坊、一支服务队。不少学生在他的影响下走上心仪的岗位,还有多位毕业生投身“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
他立足课堂主渠道,增强文化育人渗透力。通过主题班会、形势与政策课和专业选修课,累计影响学生万余人。针对工科学生的需求,他结合专业设计“兴趣驱动的融合式教学法”,开设国画创作、鉴赏课等,深受学生喜爱。
他努力拓展网络新阵地,扩大文化育人辐射面。担任“辅导员说”微信公众号运营教师期间,他创立“青春故事绘”个人专栏,以“文字+漫画”的形式,创作发表原创网文多篇。
他搭建实践宽平台,构筑文化育人行动场。他开设《劳动与剪纸艺术》等课程,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传承工匠精神。他深入挖掘非遗传承中的文化育人元素,组建“青匠文化育人工作室”,策划多个特色育人项目,辐射学生2万多人次,全网传播30多万次。他带领学生创作100幅党史作品和100个党史微课,通过“互联网+非遗+党史”的形式引领学生汲取奋进力量。
将大爱精神在青年学子中传递,他目前指导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20余年间已经有16名志愿者配对成功并实现捐献。
坚守育人初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谢梦能
上海杉达学院
担任辅导员八年来,谢梦能始终牢记育人初心,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谢梦能长期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对学生的家庭、学习、心理、就业等情况了如指掌,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和最贴心的帮助。出现突发情况,她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安抚好学生情绪,帮助解决问题。有一次,她发现学生身体不适,主动说服学生就医。在学生家长赶到前,她悉心照料两天一夜。
她注重思想引领,加强党团建设,同时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她组织开创多个班级联合主题班会,以学生骨干为辐射点,吸引学院师生现场观摩学习,向全体学生宣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主题班会展示模式。
她同时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与学院组织员,负责2022届、2023届毕业生党员276人的发展、转正、组织关系转接、党员教育等工作。
她积极开展毕业生促就业工作,并形成独特的工作模式。针对学生入校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自我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她为每个学生逐个“定制服务”,帮助学生“一对一”辅导修改简历达600多次。她所带班级毕业就业去向落实率在学校名列前茅,累计向社会输送900多名毕业生。
2023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复旦大学 陆优优
上海交通大学 陈丽璘
同济大学 赵 盈
华东师范大学 吴晓隆
上海理工大学 陈红梅
上海海事大学 徐善凯
上海师范大学 毕 冉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刘海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薛志鹏
上海杉达学院 谢梦能
2023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华东理工大学 左 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秀秀
东华大学 丁 怡
上海音乐学院 朱 政
上海大学 姚颖冲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孙巧丽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郁颖佳
上海商学院 邹亚妮
上海政法学院 陈 娜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陈剑岚
2023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财经大学 王 蔚
上海戏剧学院 夏逸石
上海体育大学 王长伟
华东政法大学 刘大海
上海海洋大学 邓高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古丽艾则孜·库尔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陈丹凝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陶 晶
上海公安学院 季 超
上海建桥学院 徐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