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殳:在“年轻”且“小众”的学科,这位全国青教赛一等奖教师有“大梦想”

来源:话匣子

作者:刘康霞

时间:2024-09-11 14:07:42

与很多学科相比,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的极端生物学“年轻”且“小众”。在最近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青教赛”)中,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赵维殳讲授《极端生物学》,荣获了全国理科组别一等奖第一名。

这门《极端生物学》课程聚焦深海、深渊、高原、极地等环境下生命的生存、适应与演化,帮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重新整合并理解生物学。赵维殳说,参加青教赛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在不同学科名师的帮助下,迅速搭建起《极端生物学》的知识框架、核心理论体系。

赵维殳:“备赛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名师。没有青教赛这个过程,我不可能把这门学科的逻辑和知识框架快速建立起来,(极端生物学)就还只是一种现象,大家都觉得很好玩,但是背后的原理是零零散散的。青教赛的过程也是建立学科整个逻辑和知识框架的过程。”

上过珠峰、下过马里亚纳海沟,赵维殳的课堂上会呈现很多不同环境下生物的对比、还有实验科考的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她自己对极端生物学的热衷就来自于大三时的一堂课,授课老师是在国内率先开展深海微生物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肖湘。发现了一颗好苗子的肖湘教授也让赵维殳大四就参加了“大洋一号”环球科考。

肖湘:“她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当时我也创造了一个纪录,在她本科的时候就把她送到大洋科考去了,那个时候在中国的大洋科考获得一个参与名额还是挺难的。我不期望她有多大的科学发现,但是现场的经历太难得了。”

如何真正教好一门课?肖湘也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传授经验。

肖湘:“作为老师没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或者体验,很难跟学生有共鸣。做科研也好,做教学也好,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不仅仅是在小课堂,也要在大课堂。”

依靠载人潜水器、极地科考船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国重器,每年多次的科考经历让赵维殳更有底气站上讲台。

赵维殳:“我们现在在做深海冷泉,就是在海底有可燃冰的区域去调查,那里生物超级丰富。7月份刚去了一个航次,我们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课程也一直在不断丰富。”

因为有对教学的热爱,赵维殳不断打开视野,把学术水平转化成教学能力。

赵维殳:“做科研的时候,包括读文献的时候,干什么其他的事情的时候,我觉得,哎,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就往PPT里放。而且我每节课都会给一个调查问卷,同学对我这节课的内容有什么反馈,觉得哪里还没听懂或者哪里觉得很有意思想多听一点都可以写下来。就是把功夫下在平时。”

赵维殳说,“极端生物学”这门课程在国内外是“前无古人”,但研究一定是“后有来者”,她也要将科学家和大学教师的角色完美融合。

赵维殳:“我的两个梦想,要么就是当科学家,要么就是当大学老师,还能重合,很完美。我希望吸引同学们来了解我们这个方向,加入我们的研究。”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