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彰显时代力量 复旦大学烈士纪念雕塑、纪念广场落成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殷梦昊 李沁园 王梓宁

时间:2021-04-02 16:25:35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节到来之际,今天(4月2日),一堂生动的现场党史思政课,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相辉堂东侧开启。复旦大学举行“缅怀英烈守初心明理增信担使命”——烈士纪念雕塑和纪念广场落成暨清明追思英烈活动,感悟和致敬复旦英烈们的爱国奉献之心、为国牺牲之志。这也是复旦大学迎接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

复旦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烈士家属代表,纪念广场捐赠方代表、复星国际高级副总裁、复旦大学校友李海峰,设计方代表、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淼等共同为烈士纪念雕塑揭幕。复旦大学党政领导、上海医学院领导,烈士子女及亲属代表,雕塑及广场设计方、捐赠方代表,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以及“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班望道班、新生骨干培训班、校史宣讲团等师生代表近200人出席本次活动。仪式由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主持。

现场课堂、生动教材,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彰显时代力量

雕塑左侧花岗石以阴刻形式镌刻的52位复旦英烈姓名如同历史天空中星光闪耀;右侧勾勒烈士学生时代形象,当年的服饰、青春的面庞,仿佛与如今的学子展开一场关于理想的对话;中间金属造型部分高耸挺立,传递着复旦英烈的坚韧,象征着不屈的民族脊梁。

“岁月流逝,初心未改。英烈们的初心代代相传,赤诚如火。

大漠长风,孤岛礁堡,有边防战士捍卫边疆;河岸滩头,落水危急,有赤诚之士挺身而出;

疫情肆虐,病毒蔓延,有医护人员舍生忘死;脱贫攻坚,无烟之战,有扶贫干部前赴后继……

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忠诚、崇高和无私

有一种烙印永远不会斑驳:初心、使命和信仰

今天等待我们的,是一个每个人都要为之努力奋斗、为之倾洒才智的中国梦!”

伟岸的烈士雕塑下,“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我来传”复旦学子原创诗朗诵寄托着当代复旦人对学长先辈们最诚挚的献礼,传递着矢志再铸光辉中华的坚定信念。任重书院导师、哲学学院教授郑召利,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员张义,以及“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徐依鸿、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班“望道班”学生谢雨桐、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生崔雨晴、新闻学院新生柴瑞轩等学生代表,深情朗诵烈士诗词、讲述烈士事迹。

初心相接,薪火相传。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中,就有复旦学子的身影。70年前的4月2日,是抗美援朝烈士俞恩炘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日子。他的儿子俞之城在复旦烈士纪念雕塑前,动情地讲述了其父亲毅然举家支援东北建设,在抗美援朝中保障公路运输线畅通、在敌机轰炸中不幸牺牲的故事。

深入历史、多维融合,创新打造红色育人载体

116年复旦校史,也是始终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光荣历程。据不完全统计,复旦师生和校友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2位,其中重庆红岩革命烈士就有10位。复旦大学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

为深入挖掘、整理并展示复旦大学革命烈士资源,为师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支撑,弘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深化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复旦大学决定在邯郸校区内设立地标性红色文化景观“烈士纪念雕塑及纪念广场”。

据了解,雕塑项目2019年正式启动,从设计到落成历时近两年。经校内外专家多次论证,雕塑最终选址于相辉堂东侧、寒冰馆北侧广场。雕塑位于广场西侧入口。

“目前,全国高校中这种有规模的纪念碑性建筑和红色纪念广场比较少见,这次较为超前。”作为雕塑及广场设计方负责人,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胡晓云表示。

“以往的雕塑造型多使用单一材料,但这次我们使用了三种材料,是一种创新,营造出雕塑的现代感、几何性和力量感。”胡晓云说。

此外,雕塑中的十几位人物形象并非对应具体某位烈士,而是泛指复旦烈士群体,涵盖不同性别、职业、角色。“但只要细看雕塑,大家可以看到历史原型人物的影子。”

设计理念强调雕塑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雕塑后方的烈士纪念广场以草坪为主体,定位为校内一处新的重要红色景观,草坪两边设长椅,布置音响、灯光、绿植,白天或夜晚都具有较好的休闲效果。草坪采用非观赏草,可供师生在此缅怀、休憩、学习等。

 记者 程媛媛 通讯员 殷梦昊 李沁园 王梓宁

摄影:成钊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