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特色高中 | 香山中学:深耕美育26年,让每一个孩子向美而行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谢然

时间:2021-05-06 14:11:51

百余米的彩绘墙、画作琳琅满目的教学楼大厅……每个第一次来到上海市香山中学(简称香山中学)的人,都会惊叹于学校艺术氛围浓厚。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些画作都是由学生完成的。


近日,香山中学正式被命名为第五批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其实,这所创建于1995年的普通完中,自创办以来就坚持“以美立校,立美育人”的办学理念。深耕美育26年,香山中学实现了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向美而行,为学生奠定“美丽”人生。

探秘!小小艺术家们都在学什么?

为《诗词日历》配画,每逢元旦亲手写贴春联,体验3D打印与家居设计,开一场动漫绘画展……每个人都能拿出几幅艺术“代表作”,对香山学子来说并不稀奇。

学校以美育为抓手,充分依托各方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一系列丰富的课程和活动,用美育撬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校园里的小小艺术家们学习的课程有什么不一样?

在香山中学特色课程《诗与画的艺术》上,学生们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同一幅画的不同配诗进行解读对比,学习赏读诗词和品味其中的意蕴。然后学生们会拿起画笔,描绘心中最喜欢的诗句。 

这两幅画都是出自香山中学的学生之手。两位同学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选择了同一句诗。他们笔下的杜甫的《望岳》各具神韵。

语文老师曹琼介绍,左侧这幅选择的黑白单色更贴近于古代的水墨画,细腻中带着豪情,飞流而下的瀑布又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山、水、树相映栩栩如生。右侧这幅在水墨画的基础上增添了色彩,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山间云霭,秀丽壮阔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这门融合了艺术与语文的特色课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隔阂与界限,也让艺术与美走进孩子们的身边,加深了他们对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

像这样的课程,香山中学还有很多。学校通过26年对“美之术”“美之韵”和“美之魂”的探索,形成了以美术课程为“龙头”,融合了德育、艺术、体育、科创的“德 艺 动 创”学科课程。课程贯穿高一至高三全部年级,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旨在撬动学生审美、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香山“德 艺 动 创”四大课程领域图

美“德”课程,关注学生人文积淀、表达交流,将德育课程中的悦美系课程、青年团校、青年党校课程以及特级教师进校园课程融入其中,进一步彰显美育特色。

美“艺”课程,作为学校重要的美术专业课程,包含素描、泥塑、石膏几何体、动漫动画、水彩画等各种门类的专业课程,学校还针对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课程安排。

美“动”课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多元文化,涉及各种语言文化课程、戏剧、研学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活动空间。

美“创”课程,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探索,借助校外专业团队资源,与群星职校、赵志刚工作室积极合作,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

这些课程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蒲公英”课程。校长顾霁昀介绍,学校希望希望香山的特色课程如随风而起的蒲公英,秉有艺术的飘逸之美,随风起舞自由而又肩负责任,把美的种子能播撒到自己所到的每一处,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力,永远柔美而坚强地向美而行……

课堂之外,学校还通过各类特色活动和实践体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艺术、感受艺术、提升审美品位。

比如,师生共同参与2019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慧画无限”学生公共美术活动,到意大利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参观交流。学校还和上海博物馆、震旦博物馆、刘海粟博物馆等合作,为学生打造博物馆课程。



学生走进博物馆,听讲座、近距离感受艺术

或是发挥学生艺术特长,创造艺术实践体验的机会。比如为浦东妇幼保健院优秀医师漫画自画像,为香山五居委、七居委70岁以上老人重阳节画肖像、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合作开展“画说孙中山”系列活动,并为中福会出版社出版的《少年孙中山》和《美丽的非洲动物》一书绘制插画……

“美”的教育,需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近年来,香山中学美育特色越来越成熟,也吸引了许多爱好绘画、追求艺术发展的学生慕名报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每年也有近五成入学新生是没有美术基础的。

课堂上,学生专注地练习素描

高二的王杨青云入学时完全没有美术基础。在零基础B班学习的她,跟着老师一步一步从零学起。“虽然是零基础,但是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很有压力,或者很累,老师们都是手把手教我们,很有耐心。”王杨青云对记者说。

       这个学期她通过了学校的绘画考核,成功转到专业要求更高的A班学习。这让她很受鼓舞,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畅想和规划。“在大学最想要学习的专业是化学专业,但能够学习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同样不错的选择。”


“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无论艺考与否,学校都会全力帮助他们圆梦。”顾霁昀介绍,学校不设“美术特色班”,实行分科分层教学。除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确保高质量的文化学业水平,学校还每周安排2课时作为美术专业通识课,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美育修养,最后由学生来自主决定是否喜欢美术学科、选择是否走艺术高考的道路。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甚至零基础的情况,学校创新美术学科教学模式。2018年以来,学校通过“分科-分层“的美术专项教学,实行流动分层教学,帮助零基础的学生尽快培养绘画的兴趣和信心。 

分科打破了以往一位美术教师定年级包班的传统,实行三个年级专项教学的做法,形成横向及纵向结合的教学模式。

分层则是在分科的基础上,实行AB层教学,为学生定制更加个性化的目标和计划。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兴趣引导和能力培养。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艺术指导,2018年,学校成立了“香山美育教学研究中心”,学校统整了各级各类的教学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上海市级课题的研究,以科研来助推学校美育特色建设的全面推进。

       事实上,目前香山中学已经实现全员育人。“在香山中学,每一位教师都是美育的实践者。”顾霁昀校长介绍,近年来学校构建了全新的美育课程体系,将美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
       在校外,学校还有一支强大的顾问团队。香山中学组建校外大师指导工作室,聘任多位来自高校美院和市区美协的教授担任学校艺术顾问,学校还成立了首批大师校外工作室,开展资优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得到了来自华东师大、上大美院、上师大、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美协、浦东新区美协、上海美术名师培养基地的众多大师的指导。

让每一个学生向美而生

26年里,有无数优秀的毕业生从这所美育特色的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目标。他们中的其中一些人,又回到母校分享个人成长经历,为在校的香山学子提供精神力量,为“向美而行”提供行为动力。

他们是公安系统内嫌疑人画像讲师、著名演员婚礼珠宝的设计师、新生代影视姊妹花、电台的常驻嘉宾、2019年全国最美中学生……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但都有着“美育”的共同印记。

校友返校,为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历

而更多的学生也找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2019年中日友好青少年绘画比赛中,14位学生作品获奖,作品分别在中国上海及日本福岛展出;

在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爱尔兰周主题活动上,学校晓津文学社贡献了《为你读诗——永恒的叶芝》,香山戏剧社贡献了《自深深处——走进奥斯卡˙王尔德》,莺韵艺术社贡献了《艺术盛宴——大河之舞》……

事实上,徜徉在香山中学的校园里,你会被这所学校里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

       走进教学楼,只要能看到墙面,就一定能看到画作和书法作品:它们有的是名家作品,更多的则是师生的创作。

师生画展轮番上演,让这所美育特色校园宛若艺术馆

各种展览在这个校园里轮番上演,语文教研组策划了“爱我中华书法作品展”,数学教研组开展“函数图形美”学生作品评选,历史组和美术组联手指导学生制作“历史漫画小报”,物理组展示“格物致美”最美物理作业,生物组举办”最美植物标本“展览……

  2020年暑假,学校对原有的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升级改造。
  在原有的创新实验室基础上,又增加了国学文化工作室、红叶传媒工作室、音乐、戏曲、舞蹈工作室、国画书法工作室、艺智科创工作室、动漫泥塑工作室等拓展课程专用教室。

学生在练习国画

浦东新区教育局投入400余万元添置相关专用现代化设备,同时还更新了安全体验教室与多媒体视听教室各一间,更新常规教室多媒体设备20套。通过硬件升级,打造美育设施设备“升级版”。

学生和老师在专用教室里探索编程

学校的门廊、大厅、香山艺苑、学校食堂、创新实验区以及整体外围建筑设施进行了全面整新、装修,进一步营造学校的育人环境,烘托学校的艺术教育氛围。

  “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在授牌仪式上,顾霁昀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进一步关注学生成长,进一步聚焦创新融合,助力每一位学生向美而行。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