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仲立新 计琳 任朝霞 通讯员 徐倩
时间:2021-06-22 11:05:17
百门专业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的示范课正式发布,百位青年师生在云端开启的党史学习教育“空中课堂”聚力上线,上海市大中小学校内外红色育人电子版图向全市学校推荐使用,于漪、汪品先、闻玉梅、张文宏、陈尔真等楷模扎根在党史育人的讲台……
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唱响了党史学习教育强音,让青春的心跳与爱党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正如上海市委副书记于绍良所说,上海正充分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紧密结合火热的改革发展实践,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党史学习教育更多样、更生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厚植红色基因,让课堂“红”起来
依托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上海将百年党史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引导学子主动解锁“精神密码”。去年以来,上海面向不同学段学生推出一批“抗疫思政课”,让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海考生报考医学类相关专业人数较2019年上涨超过20%,青年的选择也为申城校园思政课堂、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上海让课堂成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党史育人阵地。
在思政课核心课程上,上海不断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体系,梳理明确每一门思政必修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点、落脚点、知识点,探索形成思政必修课党史学习教育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现本科院校全覆盖。
“早上起床,上海老百姓推开门窗,看到了一排排睡在马路边的解放军战士。”“上海解放时,城市完整地留给了人民,连自来水和交通都没受到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苏百泉给高一学生讲授“从上海解放看党的人民性”一课,通过史料分析、角色扮演和完成学习成果单等方式,在思辨与体验中坚定了中学生们对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而同样讲“党的人民性”,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凯则通过对“人民城市”的理论意蕴和时代内涵的层层剖析,让大学生们更加走深一步、学深一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青年人应“怎么看”和“怎么办”的关键问题。
聚焦各门课同向同行,上海也做了积极探索,启动研制首批57个专业门类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不同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上海积极推动挖掘中小学各门课中的党史元素,探索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的“导读”“导学”和主题活动课,让党史学习教育融得进、看得见、落得实、学得好。
92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也投身党史学习教育的课程指导中,因为她深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科专业教学之中,这是提高课程质量来塑造学生心灵、塑造教师德才素质非常好的途径。
在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张铮的语文课堂上,结合统编教材相关单元教学,选择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进行“快乐读书吧”的课外拓展阅读。通过导读激趣、阅读推进、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等引导学生走进红色历史。看到学生们写给李白烈士的一封封稚嫩却深情的书信,她感叹,母语是最好的文化载体,阅读是最好的精神传递,好的语文课可以让精神的“电波”永不消逝。
地理课又是怎样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呢?在建青实验学校地理教师张瑞娟的课堂上,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中红色旅游的内容,她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组织七年级学生绘制《“红色印记”专题图》。当学生们把红色印记图叠加上气温、降水、河湖等一系列图层之后,当他们沿着印记实地走进战役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时,那些历史故事也变得更有“温度”了。
构建大思政格局,让资源“聚”起来
92岁的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阮武昌,在今年“给‘00后’讲讲共产党暨百名‘五老’讲党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坚持在寒冬的大风中不穿大衣、只穿军装,坚持不坐沙发、站着宣讲。他说:“给未来的一代讲,就要站着讲!”深情讲述的抗日故事、以身示范的铁军精神,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堂鲜活生动的党课。
像阮武昌这样的老战士、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最感人、最鲜活的教材,也是上海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报告员、宣传员,把最新形势政策、最深家国情怀带进课堂一线。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表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要用活红色资源、讲活历史故事,让师生在现场学习中切身感受百年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在感动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
当前,上海正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与现实结合、将资源汇聚,用好“最鲜活教材”,合力共筑社会的大课堂。深度挖掘校内红色育人资源,充分利用校外红色场馆基地,上海汇聚了百余个校园红色足迹、近百个校园红色建筑。同时,上海联动329个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57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绘制起百万青少年校内外实践育人的红色版图,让每个红色“地标”都是生动课堂。
在华东师大二附中,从“晨晖”党章学习社团到“晨晖”学院,15年来,他们的队伍已经超过550人,其中百余人光荣入党。在上海的高中,像“晨晖”这样的理论社团、共产主义学校远不止这一家。学生孙恬然说:“这些帮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特殊课堂’,让我们心中有光、脚下有力,坚定去追寻复兴梦想。”
最好的学就是讲。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上海已形成“书记讲、老师讲、学生讲、人人讲”的良好氛围。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张笑慈、山霁月、何其润是活跃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红领巾讲解员。为了让小伙伴们更好地理解讲解内容,他们把成人版讲解词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儿童版讲解稿,像讲故事一样进行讲解,讲故事的方式也从普通话版增加到了沪语、英语、快板和连环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说:“在讲解中我们增长着见识、锻炼着能力,更把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的精神与力量融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动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也是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在大思政的课堂上,他将抗疫精神作为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来自一线的抗疫故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把我在抗疫前线最真切的感受告诉学生们。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我们大思政的队伍中来,共同为青年学子上好这堂人生大课。”
一大批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不仅在学校对师生讲,也在党政机关、企业、社区进行党史宣讲。在“上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中,超过70%来自上海高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党史主题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广泛传扬。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的话说,高校是先进思想和创新理论的策源地,应当引领社会,我们有责任发挥学科特长、勇担社会责任,把党的创新理论的魅力从校园传播向全社会。
100名党史学习教育讲师扎根讲台,100个学生讲师团正在培育,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全体教师职前、职初、职后阶段的师训课程体系。与学生日常思政相结合、与教师思政相结合,善用“大思政课”,让上海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呈现出日益蓬勃的生机。
创新育人形式,让学习“活”起来
上海市大同中学的历史教师顾博凯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网红老师”,走在路上常常会被学生们认出来:“看,那是讲红色故事的顾老师!”
“顾老师讲红色故事”系列网络视频课程已经推出两季,用身边场景、学生喜爱的方式,将党史故事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仅学生爱看,更从校内火到校外,并入选首批上海市中小幼“中国系列”课程。
为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上海积极创新育人形式,综合运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动漫等载体形式,打造有营养、有滋味、有风景、有活力的“思政课堂”。
就在最近,一群高中生“跨越时空”、隔空相会,共同见证了创新如何点亮红色课堂。在卢湾高级中学的5G全息智慧教室里,上海和遵义两座“红色之城”里的高中生们,跨越千山万水,在5G技术、全息技术的双重加持下,同上一节党史学习教育课。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址呈现出3D立体的场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讲解员以酷炫的方式“空降”课堂,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近了、创新的思维活了,学深悟透的效果也更显著了。
同时,上海创新打造的“校史课堂”“实景课堂”“主播课堂”“数字课堂”,让“校史”“场馆”“英模”成为演绎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教室”和“教师”。
上海交通大学融合交响乐、合唱、朗诵、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思政大课《长征组歌》唱响家国情怀,同济大学在红色地标直播讲党史抒发着“听Ta说·时代声音”,上海师范大学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将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
目前,上海正以更大的战略格局、更大的学科合力、更大的资源聚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让信仰的力量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成为新时代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