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定教育
时间:2021-12-02 13:30:43
近日,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的通知》(教基司函〔2021〕16号)要求, 嘉定区教育局遴选推荐了一批学校参加评审,经市级复评、终评认定,最终嘉定区清水路小学、嘉定区紫荆小学入选上海市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已报送教育部参评。
本期对清水路小学“一校一案”进行介绍。
清水路小学大力推进“润泽教育”,积极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先后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新优质学校、上海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基地校、嘉定区心理健康教育首批特色校、嘉定区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重点领衔校等。2020年,嘉定区教育局围绕“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情绪调控、学习环境”六个指标,邀请市专业评价机构,对全区中小学进行德育指数测评,清水路小学六个指标总分94.43分,每一个德育指标皆为“优秀”。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多年来,清水路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办学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秉承“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的价值追求,理顺“清水文化 润泽教育”办学理念与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的逻辑关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
学校紧扣《指南》德育内容,践行五个“精”字:一是精准赋能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精致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精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精心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五是精益深耕“心育”研究。学校持续开展“访家史、写家史、展家史”主题系列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许多家族、家庭生动励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广大师生和家长,上海《东方教育时报》曾连续3次予以报道推广。学校依托区级重点课题“基于儿童经验的小学心理游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历经“调研——课程开发——课堂实施——评价”等环节,提升了心育队伍的科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该课题先后4次进行市、区级推广。2020年5月,学校获评上海市第八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围绕《指南》六大途径,在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的基础上,形成了校本化实施特色。
一是优化实施“水润华年”德育课程。学校把校本课程与区本课程“幸福课程”资源在理念、目标、课程、内容、方式、路径6个方面,加以重组,建构“水润华年”德育课程,设立“修身、齐家、自省、励学、荣校、公德”六大板块,并通过联片联盟研修、项目研究等形式,全面推进“我们的幸福课堂”研究。
二是细化实施“乡史研学”育德活动。学校将“知过去、看现在、创将来”的乡史教育与《指南》有机结合,以编制完成的《乡史足迹——小海豚知乡史研学手册》为素材,开展全员培训,编写《乡史足迹》配套研学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师乡土文化教育能力。学校以参观、访谈、考察、体验等方式开展研学旅行,举办“亮亮我的百宝箱”学生研学成果展示活动,提升学生知乡情、晓乡史,爱家乡、建家乡的认同感。
三是活化红色文化教育。建立学校创始人、著名爱国诗人“吴拯寰纪念馆”,以历史图片、著作实物等陈列和多媒体呈现的方式,融红色文化与校史文化于一体。指导学生开展西大街红色文化寻访之旅,并把新生开学第一课与考察吴拯寰故居、英烈之桥高义桥、西大街“嘉定首个党组织成立”遗址、旧校址相结合,并把这些活动固化为仪式,形成传统,体现学校红色教育特色。
四是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探索《新时代“以劳树德”教育深度研究》项目:全面实施《小海豚勤知行》家务劳动手册;以“中国工匠”为新的观察点,在园艺、建筑、器物等技艺、审美的细节中,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家史教育”中,融入饮食文化内涵,组织开展第一届“舌尖上的家乡美食”评比活动,让学生通过烹饪体验,了解家乡美食所承载的饮食习俗、文化内涵;尝试开展“跟着爸妈去上班”职业启蒙活动,以“认职业”“上班去”“走基地”为载体,让孩子接触不同职业与岗位。
教育是和风细雨的润泽,教育是水滴石穿长年累积的不懈努力。“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丰富高品位、具个性的“润泽教育”文化内涵,坚持培根铸魂育新人,最终使学校成为深受孩子喜欢、教师多元发展、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原标题:“一校一案”典型案例 | 清水路小学:培根铸魂 水润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