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 白羽
时间:2022-03-16 09:54:32
《昼夜》
离家的初日,慌忙中瞥见骄阳,
回家的残阳,转眼看到了月亮……
《少年的时光》
生命很长,
就似无尽的圆周率,
在数学的长廊里回响……
这两首六年级孩子自己原创的小诗,哪个更好?3月14日,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的同侪课堂上,六(1)班的孩子们隔着屏幕展开了激烈讨论。
线上课堂里,袁宁和丁昊琰师徒二人组分工配合。袁老师主讲,丁老师技术支持,师徒俩借助宝山教育数字基座教育“未来宝”的线上课堂功能,实施了屏幕共享、互动留言、小组群聊和投票统计等信息化技术,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实时共创的课堂。
上海各中小学此次线上教学进入第二天。“第一教育”在采访中发现,与2020年的居家学习相比,这次重启的线上教学有了明显的不同。
宝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校长徐谊认为,此次的线上教学从技术、资源和素养三方面而言,都已经有了明显升级,呈现了不一样的课堂。
关键词1:技术不一样
“过去两年时间里,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教育领域内的数字技术应用也有了很大提高。”徐谊介绍说,比如宝山的“教育未来宝”,在技术上和两年前学校使用的技术相比,就有了很多升级。
借助数字工具的帮助,提问时,老师可以迅速清晰地了解该问题全班的掌握情况如何,反馈非常及时,批改上也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此外,授课平台还可以实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数据,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需要互动的,需要交流和反馈。”如果说两年前的网课中,主要是学生观看空中课堂,那么今天,很多线上教学的课堂上已经增加了互动和交流的功能。比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这节六年级的诗歌课,老师和学生时时互动,同学们还能进行分组讨论。
从线下移植到线上的小组讨论,比线下课堂更加热烈。
发言不必轮流,孩子们可以同时发布语音或文字,时间运用更充分,分享的观点更丰富;
以往有些害羞的孩子,在屏幕后,更自信、更勇敢,小组讨论中出现多个“黑马辩手”;
丁昊琰老师还作为“线上巡视员”,潜伏进入各个讨论的小组中,发现没有发言的沉默孩子,唤醒注意力分散的孩子,甚至挑起“事端”,让观点碰撞更多,讨论更有深度。
当然,由于网络空间更自由,没有了课堂的约束,孩子们也许会更加随意,语气词、口水话、表情包、网络用语等,一不小心轰炸、刷屏。为此,老师也跟孩子们做了约定,为维护课堂生态,要言之有物,不要胡乱刷屏。
线上课堂,老师还会特意制造紧张感,比如讨论的时候,设置5分钟倒计时,投票,30秒结果可见等,让孩子们更加专注。
技术还实现了一个功能,可以记录所有孩子整堂课上的在线时间,“抓到”开小差的孩子,对孩子有所约束。
关键词2:资源不一样
第二个关键词是资源。与两年前相比,如今的线上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也更加契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两年前的网课时,很多教学资源就是把原来纸质的资源拍照或者是录制上传。如今的线上学习资源已经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老师的教学中。
教学助手里的自动推送功能,内置大量教学资源,还可以分析学生具体知识点的缺失。在自动推送功能支撑下,学生就可以不用重复去练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学资源分配更具个性化。
老师们对于资源的运用也更加熟练,除了现成的资源外,还能在课堂上生成很多原创性的学习资源。
比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这堂线上课,就是基于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学习后的讨论。
怎样考察孩子是否学到了一些朱自清先生的文采和笔法呢?纸上得来终觉浅,老师们想到一个好办法:让孩子们自己动笔写一写。
据袁宁老师介绍,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仿写小诗,从孩子们的习作中,挑选出了两篇颇具代表性的小诗,拿到线上课堂上讨论。
“更喜欢哪一首,请你来投票?在小组讨论中,说说为什么喜欢。”
因为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创作出来的诗歌,孩子们非常有亲近感,参与讨论的热情更加高涨。而且大家讨论之后,作者也可以出来现身说法,讨论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
关键词3:孩子们也不一样
这次参加线上学习的孩子当中,有很多是两年前也参加过网课的。和当时的懵懂迷茫相比,这些孩子的信息化素养也有了明显提升,这次上课很快就熟门熟路了。
孩子们的数字化素养也提升了,孩子们在线学习的理念和配合度,也大幅提高了。
这节在线课程结束后,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一节线上教学表达了喜爱。
其中,25%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和跨班老师同侪一起学习;72%的学生认为可以实时文字、语音交流,更加利于小组合作。
有学生表示:“借助线上沟通,平时因为内向不太敢发表观点的同学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
照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