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2-03-25 15:13:22
在疫情防控的“倒春寒”时期,有这样一群人,在校园里,他们是园丁,对留校学生关爱呵护有加,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在“疫”线,他们是战士,身先士卒勇当志愿者,或是身着红色马甲,或是穿白色防护服,与疫情防控工作者守“沪”相助。他们就是来自上海各中小学、职校和高校的党员教师。
在中小学:从温馨关怀到在线教学,让每个人都成为“答题者”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跟你们说说话。由于疫情,你们不能到学校训练,当看到你们每天都坚持运动打卡的视频,值得全校师生为你们点赞。”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徐黎为鼓励学校曲棍球队的学生们坚持居家运动,自己多次原创制作视频,传达对孩子们的关爱。
“我们的家长有很多是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顾不上孩子们,更需要我们党员老师身先士卒站出来,主动去关心孩子、和他们交流。”徐黎说。
面对疫情带来的校园停课问题,华坪小学的党员教师们更是高效整合资源,精心静心备课,钻研并掌握“云课堂”技术,确保学生每节课有质有趣。书记校长还带领师训部门、技术部门的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做好技术支撑、网络教学培训、网上教学方案设计等,为“空中课堂”的开展“保驾护航”。
据介绍,当校园需要值守时,有学校的老党员轮流值守,打扫校舍修理设施,爱校如家;小区封控采样时,有学校的党员教师穿上防护服维持秩序;街道招募志愿者,有学校的青年党团员舍小家为大家前去支援……他们以身作则,给青少年学生树立着党员师者的榜样。
在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党员们也是个个将状态拉满:在参与线上教学活动中,党员教师纷纷作出表率,做师生群众最可信、最可靠的贴心人;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生活方面困难的学生、教职工,学校党员干部也主动送上关心,及时给予关注慰问;青年学生们更是积极响应党团号召,通过撰写抗疫日记,记录身边的抗疫行动和感人瞬间,传播“战疫”正能量。
“西位全体党员教师要进入‘战时状态’,党员领导干部要不畏艰险、坚守岗位、靠前行动,广大党员要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不断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坚定全体师生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信心和决心。”该校党委发出动员令,“在疫情面前,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逆行者,但每个人都要成为答题者。”
在职校:从校内防控到社区服务,职教人坚守着责任担当
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要兼顾;师生身心健康是首位;校园安全稳定为基础……疫情爆发后,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党委纪委第一时间梳理出“9条防疫工作小贴士”,从纪律防线要筑牢、党员干部要带头、管理责任要落实、教学质量要保证、学生需求要保障、应急物资要充分、数据上报要及时、社区指挥要配合和科学防疫要从容等方面,号召学校各党支部和党员们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起防控重任。
该校党员教师徐磊,在得知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后,第一时间 “亮明”了自己党员和教师的身份,主动请缨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在核酸检测入口指引小区居民排好队、搀扶前来检测的老人、帮助不懂操作手机的老人处理检测码……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历时9小时,在风大雨大的天气里,徐磊的上衣、裤子、鞋子全部湿透,手脚冰凉,但却说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
同样作为党员教师的徐梅,成为了小区的“外卖员”和“移动喇叭”,给封控在家的居民送快递、菜和外卖;挨家挨户上门告知“下楼做核酸啦”。在一户户的门铃响起声和理解感谢声中,徐梅表示,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但脚下的步伐更轻了。
在上海市贸易学校,有这样一群老师,在学校党委、校领导的号召下,放弃小家,守护在留校云南学生身边,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学生。每日护导学生测温,督促学生早晨、课间适度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能;巡视教学楼、宿舍,确保网课期间教育教学秩序;校园防疫消毒,确保三餐营养搭配,督促学生间隔就餐……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党员教师身先士卒,为留校学生防疫期间的学习生活暖心护航。
此外,该校党委也将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并发出号召要求所有党员教师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据了解,该校党委书记刘卫国率先垂范,党员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大家纷纷主动化身为“大白”“小蓝”,在自己居住的社区一线配合医护人员和居委干部们开展核酸筛查工作。
“美丽的三月是充满希望,富有生命力的季节。”在上海职业学校的校园内,各部门老师恪尽职守,辛苦付出;校园外,党员教师身先士卒参与“战疫”。校内外形成合力,服务大局,奉献大爱,展现了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在高校:从学生党员到党委书记,守护校园他们一刻不停
不仅上海的中小学、职校的党员在抗疫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各大高校的党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中冲在前线,让党旗在校园的上空高高飘扬。
在华东理工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学校。他们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岗位的教职工,不同学院的老师,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他,一周的时间在校园里走了17万步,通话时长超过400分钟,他是化学学院精细化工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应用化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承霖。引导核酸检测工作、搬运物资、给在寝室健康观察的同学配送餐食……衣服上留下片片汗渍,脸上也留下了口罩的勒痕,李承霖说,这都是华理人最美的战“疫”印迹。
保卫处徐汇校区技防岗负责人马昱弘连续16天以校园为家,带领监控室工作人员经常奋战到凌晨,只为保证校园每时每刻的安全。10天7次线上会议,3次全员核酸检测,2次定点楼宇核酸检测,还有数次校内隔离点核酸检测…… 奉贤校区闭环管理后,驻守校园平均年龄27岁的党员辅导员团队,用日夜的守护为奉贤校区12000余名同学筑起校园防疫墙。
对华东师范大学来说,留学生的核酸检测成为了一项庞大的工程。据了解,该校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共有留学生1116人,占全校留学生比例60%以上。自3月13日校园进入闭环式管理以来,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党委书记黄美旭便收拾行装,“逆行”奔赴校园上岗。
安排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与国际教育中心建立沟通联动机制;掌握所有在校生动向;梳理核实“应在校”“实际在校”学生名单;与未做核酸人员的一对一联络筛查;组织宿舍楼层长以及在校留学生代表座谈会,为大家全面深入解读学校的准封闭管理模式及政策;到学生宿舍安抚大家的情绪…… 她像一个永不疲惫的“陀螺”,奔走在校园与学生宿舍。
“在这几天密集的工作中,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觉得自己就是一根纽带。”作为基层院系党委书记,黄美旭是连接党和群众感情的纽带,面向来华留学生,她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这根纽带是一抹温暖的红色。
记者 刘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