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中高考备考要求和建议、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措施……这场发布会聚焦这些热点

来源:上海发布

时间:2022-05-07 17:30:00

5月7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76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市教委主任王平出席并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热点问答——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22.7万人,从三个方面想方设法促进就业

人民日报:除高三、初三毕业班外,高校毕业生也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疫情背景下如何帮助他们顺利毕业,更好地就业?

陈群:每年3-5月都是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准备答辩和找工作的关键期,疫情打乱了原有节奏,对高校学生的毕业就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现在高校已经普遍转入了准封闭管理状态,我们已经向各校作出工作提示,要求各校在实施网格化管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完成论文、毕业设计以及举行答辩等创造条件。同时,一定要抽出专门的、足够的力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的支持工作。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22.7万人(较去年增加2万人,增量为5年来最多)。截至5月6日,毕业去向落实率为36.47%,比2020年同期高了10.0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降低了6.54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很大压力。

为此,我们正从三个方面想方设法促进就业:

一是推出有力度的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近期,11个部门已联合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文件,把基层政策性岗位、企业税收减免和社保补贴、创业贷款优惠等就业创业促进措施和盘托出,其中有不少很有力度的支持政策。

比如:市属、区属国企今年的招聘计划将安排不低于50%的岗位定向招聘;我市高校毕业生,区、街镇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计划将向应届毕业生倾斜等。此外,我们还将对接自贸试验区、五个新城建设等重点区域引才需求,加强协调和服务,为应届毕业生拓展更多岗位资源。

在这里,我也想呼吁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来的招聘程序,降低对实习时长的要求,尽早与学生签订协议,这一点对我们高职学校的毕业生特别重要。

二是加强网络招聘和岗位募集。3月以来,市、区和高校分层分类已经开展了不少网络招聘活动,其中:由市级组织的毕业生线上招聘会已累计提供20余万个岗位,线上的系列招聘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不间断地推送优质岗位,努力降低线下招聘无法正常开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同时,市教委也在与兄弟省市就业部门对接,寻求他们的支持,请他们为我市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网上招聘机会和就业岗位资源。

三是优化就业服务和生涯指导。我们会持续优化毕业生就业落户政策,2022年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上海户籍会参照2020年的做法分两批集中受理,第一批从疫情平稳后开放并受理至8月底,第二批将于2022年底开放受理,请毕业生及时关注。

相关部门已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接入“政务云”,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上线了“学生就业服务一件事”应用,毕业生在手机上就可以获取就业信息、查看招聘进度、完成网络签约。

同时,各高校将按照教育部要求,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动员导师、辅导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整合各方力量,拓展岗位资源。各校还会重点关注就业困难,特别是被感染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希望各位毕业生同学能够合理调整预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再发展”的观念,缩短犹豫期,在就业创业上做到更加积极主动。我们一定会动员各方力量,尽最大努力,为大家就业,特别是在上海的就业,创造好的条件。

专设应急考点、集中隔离考点,设置不同类型专用考场,提前组建闭环转运队伍,确保“应考尽考”

解放日报: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中高考的考试组织工作如何确保考试安全,让考生和家长都放心?

王平:高考和中考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直接影响万千学子人生走向。我们将在命题、制卷、组考、评卷、招生、录取各环节切实做到“公平、安全、有序、温馨”。 

首先,我们要守住公平。我们将“慎而又慎、细而又细”做好入闱命题、试卷制卷、运送保管、分发监考、阅卷评卷等各环节工作,强化标准化考点建设,加强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其次,我们将确保安全。2020年以来我们已积累了不少组考防疫工作经验,接下来将结合目前的情况进一步细化完善,重点强化与卫健、疾控部门的协同,派遣疾控人员“一对一”进驻考点加强防疫专业指导。我们的方案针对考前、考中、考后等各个环节都有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充分预判,制定了相应应急预案。

针对届时考生可能出现的尚在集中隔离治疗或核酸异常等特殊情况,我们会专设应急考点、集中隔离考点,设置不同类型专用考场,提前组建闭环转运队伍,确保“应考尽考”。我们最大的希望是这些预案备而不用,所有考生都能健康应考,为阶段性学习生涯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第三,我们会有序组织。我们将依托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招生考试联席会议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卫健、公安、保密、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交通、水务、气象、电力等部门紧密协同,织密保障网,为高考和中考“保驾护航”。

考虑到7月前后气温比较高,各考点都已安装空调,还将备足降温物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雷电、暴雨等天气,各考点会细化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对考试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将努力做到温馨组考。我们将坚决落实“一考点一方案”,确保组考工作规范化、人性化。组织中学教师落实全员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第一时间发布考务组织、防疫安排、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等信息,尽可能缓解孩子们的焦虑情绪。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等特殊考生“一人一策”提供个性化、便利化组考服务。

总之,我们将全力以赴落实各项保障,确保为全体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和条件。同时,我们特别希望所有考生和考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会尽最大努力安排高三、初三以及参加等级考的高二学生有一段时间集中到校学习再参加考试,有个恢复和适应的过程

上海教育电视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网课,对于高考、中考学生该如何“备考”,主管部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会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吗?

王平:疫情期间,高三、初三毕业班学生如何高效“备考”,是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对此,我们有三点建议。简单地说,就是要安心、用心,更要有信心。

首先,用好在线复习资源,安心备考。高考中考延后,从现在到考试还有一定的时间。而且,我们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会尽最大努力安排同学们有一段时间集中到校学习,这样大家就可以在经过短时熟悉的线下学习模式后再参加考试,有个恢复和适应的过程。所以,备考时间相对还是比较充分的,大家不要着急。

市教委为帮助同学们“云备考”,准备了三套复习资源:

一是依托“空中课堂”建设的教学资源已覆盖各学段各学科,这些内容对照课程标准还是比较系统完整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点播。

二是我们集聚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开出“名师面对面”在线答疑栏目,主要是围绕学科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和同学们学习中出现的高频次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三是我们正在组织骨干力量,建设“学科精要 名师点拨”栏目,针对毕业班学生再录制和推送一批复习资源。第一节课前天晚上已经上线。这次,我们重点聚焦总复习目标,以专题的方式(比如语文的阅读专题、物理的实验专题等),来进一步分析提炼学科思想方法、核心概念,从而提升复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好这些在线资源。

其次,制定个人复习计划,用心复习。目前,毕业年级的课程内容都已教完。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就要收收心了,真正进入到复习备考状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源干扰,目标要更集中、作息要更规律、复习要更科学。总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握复习节奏。要跟紧老师复习进度,及时完成并提交作业。每位学生要针对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不同知识点的学情差异,形成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并坚持落实。

二是开展查缺补漏。要分析每次练习检测发现的知识缺点和方法弱点,形成自己的问题清单、难题清单、错题清单,课后主动向老师请教,并用好在线学习资源辅助复习。

三是适量做题测验。备考阶段适当做题很有必要,可提高解题熟练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也可训练答题规范与解题技巧,但不宜机械刷题,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对已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反复操练。

四是做到劳逸结合。紧张复习容易疲倦,做到劳逸结合很重要。高考中考既拼基础拼方法,也拼体力拼发挥,同学们要因地制宜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身心状态,让复习事半功倍。

第三,自我调适迎考状态,坚定信心。高考中考是人生的重要驿站,同学们将从这里通向多彩的人生旅途。大家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高考中考,不仅要把考试看作是对学业的检验,更要把它当作是对意志品格的锤炼,更好担起国家和民族、时代和社会赋予的使命责任。大家要更加自信、厚积薄发,相信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理想成绩,千万不要因一两次模拟考不理想而丧失信心,要抓住模拟考机会,查缺补漏,提高复习效果,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要锲而不舍、拼搏到底,把疫情背景下的备考作为一次特别经历,避免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迷失,特别是要克服“大局已定、提升空间不大”的认识误区,让自己每天复习都有新收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备考。

总之,复习备考就像百米冲刺,考验的是毅力、信心与效率。愿同学们调整好自己,抓紧时间备考,充分复习,真正在考试时达到“满弓”理想状态,通过高考中考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最后,衷心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够充分发挥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