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新观察②|“空中课堂”迎来“双满月”,上海教师如何“各显神通”?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2-05-16 11:18:56

从3月12日起沪上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至今两个月有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较于2020年疫情之下的“空中课堂”,两年后的今天,上海的老师们无论在多元平台运用、师生互动技巧等方面都愈发得心应手,为每一个学生的居家学习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image.png

老师们利用上海微校的教学视频,区名师录制的微视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探索多元教学工具,“空中课堂”实施路径有了更优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好的线上教学工具,是线上教学的“第一大关卡”。据了解,腾讯课堂、钉钉、ClassIn、晓黑板等工具是教师线上教学的“常用工具”。但如何用好这些“组合工具”,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需求,每个教师都在探索。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崔婷老师在电脑桌前设计了一套轻奢版“线上教学硬件”。除了正常上课的电脑,崔老师有一个专门用来观察、监督学生上课纪律的屏幕;如果上课有一些需要推演的公示,那么崔老师的手写板和平板电脑就派上了用场;此外,头顶的高拍仪也让尺规作图等实物操作的演示成为了可能。

陈晶君老师是晋元高级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在她看来,巧用线上教学的工具,事半功倍。“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有任何想法和疑问,都能够很方便地在聊天区域发送出来,而不会干扰到别人;腾讯会议等软件的录屏功能,给了高三学生一种更好的复习功能,可以帮助他们充分理解和运用。”

image.png

敬业初级中学的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研讨

这些思考和探索,正是上海教师队伍在疫情以来的线上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磨砺的结果。

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看来,对于工具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即使用工具开展在线教学;二是提升层,即在熟悉工具的基础上,基于教育规律开展教学,形成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三是深化层,即数据驱动因材施教,基于学习数据开展个性化教与学。

他说:“令人欣慰的是,上海的很多教师注重利用组合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在努力适应并尝试优化在线教学新场景,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

创设多样教学互动,让在线教学更好玩、更真实

用好“工具套装”的目的,还是要回归教学。但一屏之隔之后,如何通过增加在线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感来强化教学效果,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为了充分“链接”学生,徐汇区园南中学的初三老师们发起了“教学相长,云端守护”活动:每天早上8:00前夕,班主任会有云端唤醒和问候;每周五班会,师生分享居家心得,灿烂的笑容、暖心的问候都让云课堂充满温情。

此外,线上教学第一天起,全员导师就持续与自己守护的学生视频“云谈心”,做好“云陪伴”;疫情居家,体育活动更没有停,老师们利用学生感兴趣的keep组合训练、tabata体能锻炼资源,自制居家锻炼小视频,学生跟着音乐,时不时来一场师生云端大比拼。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谭姗姗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她发现很多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线上更难专注下来。怎么办?谭老师找到了三个办法。

首先是“课前开麦强仪式”,课前两分钟,谭老师的课堂里就会播放儿歌、古诗等学生熟悉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摄像头、麦克风,跟着一起读,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氛围;其次是“递支粉笔来帮忙”,钉钉在线课堂的“递粉笔”功能被谭老师充分运用到连线题、纠错题的练习讲解中,接到粉笔的学生就可以在黑板上圈圈划划,老师还可以邀请多位同学共同参与答题;最后是“视频互动齐亮相”。在线课上来一场多人的视频互动,让线上教学也有了教室的即视感。

image.png

蓬莱路第二小学充分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积极性

如此一来,学生们不再有“与我无关”的想法。更加“真实”的情景,点燃了在线学习的热情。

线上教学要提质,有趣的活动是“链接”学生的重要纽带。譬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邵念慈老师带来了一场“刮刮乐”活动:“获赠书一本”“获赠酸奶一杯”“获赠一个拥抱”……欢声笑语背后,是一个个激发学生乐趣的“小惊喜”,让“空中课堂”充满乐趣。学校还推出了四个一:“一周一课表”“一日一教研”“一课一反思”“一天一巡课”,确保线上教学更高效。

又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老师组织学生来了一场特别的“合唱”——《这世界那么多人》云端合唱,以艺术之美凝聚抗疫力量;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的老师则编写了《智能手机、平板“儿童模式”使用指南》,让家长们不再担心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失控”。

“反哺”传统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带来无限可能

从2020年到2022年,伴随着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老师们逐渐发现,线上教学已经开始不断补充、反哺传统的教学方式,成效也日益凸显。

长宁区天山新村第一小学是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学校,也是该区数字基座的实验学校。线上教学过程中,学校发现了数据的重要性。比如,在师生互动方面,第一周学生比较兴奋,所以举手的频率是最高的;但随着在线教学的常态化,学生们的举手频率趋于平缓。

校长吕华琼表示:“如何发掘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科学地利用数据,指导我们当下的线上教学、反哺未来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值得思考。”为此,该校教师积极关注在线教学内容、方式与学生举手反馈的频率变化,分析其中的数据关,并对症下药,有效地引导各学科老师调整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价表现,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有益的思考和补充。

image.png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四种课堂模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在线上教学期间,发掘出了特色的“4321”的线上教学主体模式,即“四种课堂模式,三级巡课机制,两个发展层次,一个核心目标”。

如此一来,规范化的引导,使得教师教学工作能够在制度先行下正规运作,保障线上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老师们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学情,做到线上教育教学情理相融。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结合“全员导师制”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在线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发掘抗击疫情这一活教材,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用行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数学学科通过“东南西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探究“我帮大白探方位”“封控小区快递派送方案”等;语文学科通过“把句子写完整、写出心情”“学写日记”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展开“写抗疫心情日记”等思政综合实践;信息学科通过“发电子邮件”这一课程,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掘抗疫小创意……这些抗疫资源在思政在线课程中的有效运用,助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并外化于行动,成为上好“大思政课”的有益探索。

2d4e86630ff8cb19df235c9eb2cb4f1d.png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开展在线课程思政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教授认为,上海的在线教学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校不再纠结于技术层面,而是更关注教师怎样才能教得更好,以及怎样才能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她说,好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政策设计要成为常态,需要后续学校的制度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推进,才能够真正地普及,尤其要把有价值的实践经验进行更好地挖掘和推广。

疫情是危机,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迭代升级的契机。为提炼和推广示范经验,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承办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案例交流展示活动已经开展。目前,已征集到上海16区的1600余个教学互动、教学管理优秀案例。

5月14日举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海试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传出重要信息:上海作为全国唯一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和首批9个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省市之一,将以此为契机,以数字化驱动更高水平教育均衡和发展。这也意味着,上海智慧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和教师们的创新实践有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与案例。

记者 刘时玉 编辑 颜惠芳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