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2-05-30 12:08:06
全校16个学生社区,迅速集结了16个临时党支部,用2000余名师生党员的合力,筑牢了万余名师生战“疫”的红色堡垒……因疫情防控需要,4月中旬起,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开始落实“足不出寝”,守住楼栋的小门,守好学生社区的大门,也更好的守护了师生的心门。
统好“一盘棋”,筑牢“红色堡垒”
16个学生社区的临时党指挥部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实行“一日一调度一研判一推进”机制,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构建“组织1次主题党日,建立2支队伍、勇担3项职责、发挥4个功能”的工作机制,专题研究贯彻上级和学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和具体安排,结合上一日工作情况认真开展分析研判,对每日防疫工作进行科学调度、合理分工、督促检查,排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不打折扣。
自该校“准封闭”管理开始,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朱国平就申请进校了。正在上初二的儿子也非常支持爸爸的进校决定,为了让爸爸没有后顾之忧,儿子也背着书包、抱着平板电脑进了校。于是,这位教授成为了每天早上6点准时为小区学生送饭送菜的“配餐员”。
“每天安排做抗原,做核酸,送饭,开会……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晚上12点以后睡觉,有时候站一天两腿疼的睡不着,有时候天冷在小区群房里被冻得睡不着,有时候想孩子想的失眠,每一天下来都在高负荷连轴转。”辅导员宫领芳这样回顾着起初的工作状态。
在封控管理期间,仅学生第二社区,小区内的工作人员每天就要穿大白服装12小时以上,每天收垃圾200多公斤,每天运送餐食3600多盒,人均每天爬楼105层以上,每天核酸采样600多人次。
此外,上海海洋大学还按照楼层设立了临时党小组,进一步完善“临时党支部+楼层党小组组长+宿舍舍长”闭环式信息收集和工作联动机制,努力构筑“幢幢有组织,层层有旗帜”的防疫组织体系,形成了防控合力。
配好“领头雁”,筑牢“思想堡垒”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16名支部书记,带领师生党员2000余名,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领头雁”和“火车头”作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服从指挥、听从调度、响应号召,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障碍,扎实做到带头解读政策、带头宣传引导、带头值班值守、带头维护秩序和带头疏导调适,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为学校疫情防控贡献了先锋力量。
第十四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张雅林是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作为小区的大家长,消杀物资、送餐、买药等等工作他都事无巨细地全部包揽下来。作为机关党委书记的他,除了小区的工作之外,还要负责机关各处室在校教工的统筹协调、物资分发等工作。学校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他始终情绪高涨、斗志昂扬。临时党支部的同志们都说,每当大家看到他奔忙的身影、听到他浑厚干脆的声音,心里就踏实了。
第七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宪怡最近忙着帮返乡的学生把行李从小区运到校门口,一趟一趟,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身为财务处处长的他被大家戏称为“手握十亿的大佬”,远远看着他抽空捶腰,同志们心疼的感慨:“‘大佬’已成累坏了的搬运工。”
第一餐厅的后厨、第十一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高晓波动作娴熟地处理着莴笋。在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她常常完成小区外围的保障工作就杀到后厨帮忙,择菜、剥蒜、削土豆,样样精通,分发抗原也是“一把好手”。身为保障和直属部门党委的党委书记,她开着三蹦子和后勤与基建管理处两位处长在校园“鏖战”的模样已成大家心里永恒的画面。
做好“贴心人”,筑牢“安全堡垒”
16个临时党支部,用实际行动坚持“学生至上”理念,践行“爱生如子”承诺,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红色力量”,为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2019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奎,最近常常在向身边的人讲述“一盘网线的故事”。原来,他所在的寝室并没有安装网络宽带。可他需要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的一场博士生网上复试。按照要求,他必须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参加复试,采用手机和电脑都要求同时在线的双机位。由于疫情防控规定,他也不能到其他寝室去“蹭网”。网络、网速成为了他“最近的烦恼”。
信息学院韩海涛和他有一样的烦恼,备考环境受限和网速慢也成为困扰他求学之路的重要难题。小区区委书记金银哲、区长刘鹏等人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找来了一盘网线,这根网线也在两个学生之间接力,让他们顺利地完成了复试过程。
临时党支部将学习、议事、活动“三大法宝”筑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组建起联络协调、数据收集等多条工作链,摸清小区各楼宇住宿情况和工作底数、排查风险、建立物资供应组等,快速掌握密接、次密接等学生分布,为密接和次密接学生转运和隔离做好了准备,第一时间尽可能地阻断交叉感染,抓细节、抓落实,真正把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防控做实做细,人物同防,严把输入关口,严守防控防线,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以倾听“学生心声”、走近“学生宿舍”、聚焦“学生问题”等方式,临时党支部及时了解学生“急难愁盼”,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予以协助解决。如第十二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了解学生就业需求,协同校内外资源,做好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转投简历,推进企业与毕业生的匹配选择。
架好“连心桥”,筑牢“战斗堡垒”
“现征集明天早上的核酸志愿者,4个名额先到先得。”每当学生社区第八小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李陆嫔发出这样的微信后,后面立马会出现“我”“我”“我”……的回复。几乎是在她发出消息的同时,学生们就立马报了名。“每次学生的速度比‘秒杀’还快。”
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专业学生陈旭珂,2021年9月份从大连海洋大学到学校交流一年。这个瘦瘦小小的小女孩,虽不善言辞,但从学校疫情封闭管理开始,她多次出现在志愿者的队伍里,让老师们对她有了更多的认识。
“一个小区几百人,在老师们的统筹安排下每次都能十分有序的进行核酸检测,效率越来越高的背后是不断地重复与坚持。”陈旭珂说。她知道很多老师都是舍弃了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入驻学校的。“虽然距离我离开上海海洋大学已进入倒计时,以后可能也少有机会再到学校来。看着老师们的各种操劳与忙碌,我非常感动,作为海大的一份子,我也想为学校分担一点,所以我更愿意来做志愿者。”
作为学生社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通过制作“党员服务阵地,有事请找我”标贴,推动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同时向广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出招募令,号召大家结合自身特长,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学生党员纷纷“请求出战”,担任楼长、层长,宿舍长,组建起学生公寓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队伍。在第七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建立了社区疫情志愿服务队,每天名额都是“秒”没,一名学生在疫情防控一线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记者 刘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