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2-12-07 13:26:30
在全国高校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上海电机学院于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迈步新征程,开门办思政”的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实践创新学术论坛,邀请来自武汉大学、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中马所、上海教科院德育研究院、东莞理工、宁波工程、上海电气党校、临港重装公司、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等近20家高校、研究所、企业的专家、高管、师生代表等等汇聚滴水湖畔,共同研讨产教融合视野下的高校“大思政课”实践创新。
产教融合开启“大思政课”新篇章
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上海电机学院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将在双方共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工作。该校还聘任了5位来自企业的专家为“大思政课”兼职教授,希望通过此举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企业联系,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密切联系起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构建具有产教融合和电机特色的“大思政课”新篇章。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就如何通过“大思政课”实践创新、迈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征程提出思考并指出,学校要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找准发展定位,结合学校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与产业发展协同共振,走出一条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上海电机学院举办产教融视野下的‘大思政课’学术论坛,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有助于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共享。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学生需求,在校园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深度、精准、立体、创新地融入思政课,切实增强教学的整体感、层次感、方向感、节奏感和亲切感。在课堂外,要用活用好上海的红色资源,走深走实,以上海改革开放沉浸式教育,建设社会大课堂,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课程思政的全课堂。” 上海市教卫党委德育处处长朱敏指出。
她表示,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一是加强思政课核心内容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二是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专家学者共议构筑“思政大平台”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深化等方面交流发言,结合“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进行了一次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思维碰撞,深化了对产教融合视野下“大思政课”建设的思考。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冬姣结合学校产教融合实践,分享了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过程。她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发挥校企双元主体育人功能,实施产教融合大思政课课程改革,将“大思政课”建设与产教融合有机结合起来,与临港新片区企业结合,与“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结合,构筑思政大平台,打造高素质思政师资队伍。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围绕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要做到立足社会大课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理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奋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领会、贯彻和落实。
上海交通大学胡涵锦教授围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指出通过学原文、勤思考,原原本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诸如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六个必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在教学当中要讲清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对思政教师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上海大学顾晓英做了“‘六个坚持’与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主题发言,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坚持”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牢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做到有底气、有特色、有路径。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做了“大思政课: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由之路”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善用大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要从目标、体系、格局、空间、效果等角度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要把大思政课建设置身于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内容上不断回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影响,方法上善于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适应在线教学带来课堂生态的改变,确立问题导向,有效精准施策,真正实现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