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问,复旦答卷”是复旦大学年度关键词,也是开展好主题教育落脚点
找准建设“第一个复旦”破题之策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海华

时间:2023-05-22 09:46:19

       “‘时代之问,复旦答卷’,这是学校的年度关键词,也是结合实际开展好主题教育的落脚点。”5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开讲。

        对复旦大学来说,最根本的“时代之问”,是如何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方向,建设好“第一个复旦”。
        全校上下同题共答“复旦八问”
        对于这一“时代之问”如何破题?今年4月初,复旦大学党委部署开展了“切问近思”大调研,并将其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实践载体,作为谋划未来一段时期建设“第一个复旦”、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
        “切问近思”大调研突出问题导向,把中央强调的12个方面内容与办学治校实际紧密结合,切问国之大者、城之要者、校之重者、民之盼者,近思育人之要、创新之策、聚才之方、社会之需。
        全校凝练了建设“第一个复旦”之“八问”,这是对“时代之问”在复旦的拆解和具体化——如何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钱学森之问”?如何攀登一流学科建设的“珠峰之巅”?如何解答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果树之思”?如何找准提升创新策源能级的“核爆点之策”?如何走出世界一流人才引育的“北坡之路”?如何开启服务融入上海的“双冲顶之势”?如何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回应“师生之呼”?如何绘就党建思政与事业发展的“融合之道”?
        面向建设“第一个复旦”之“八问”,由校领导班子牵头“领题”、带队“破题”,推动全校上下“同题共研、同题共答”。
        解决急难愁盼回应“师生之呼”
        前不久,裘新给全校二级单位分党委书记,出了一道特殊“考题”——“请对标中央要求、站在学校党委层面,贡献一条学校为师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建议。”如何解决急难愁盼回应“师生之呼”,正是“八问”之一。
        随后两周时间里,42位分党委书记跳出本学科的“一亩三分地”,通过班子专题研讨、深入师生群众,提了数十项急难愁盼问题,为学校党委找准师生关注的难点、痛点、堵点、痒点打下了扎实基础。
        广大师生的所呼所想究竟是什么?在通过二级分党委听“真声音”的同时,复旦大学还将目光放宽到校内各类意见征集渠道上,既理旧账、又解新忧。随着调研不断深入,一系列师生关注的问题被锁定。专题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研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急难愁盼”的具体诉求,推出“三卡一设施”四大项目,即“门禁卡”(急)、“学籍卡”(难)、“医疗卡”(愁)、校园设施(盼),力争抓紧取得让师生满意的阶段性成果,形成机制性、长效化的工作路径。
        目前学校拥有18家附属医院,共3万余名医护员工。他们有个急切愿望,能够畅通无阻进出校园、吃上学校食堂的可口饭菜、享受校园的公共资源。 下转 7版(上接第1版)“门禁卡”项目将面向18家附属医院员工优化进校权限,探索逐步开放四个校区的食堂就餐、停车位预约、图书馆借阅、体育馆锻炼等校内公共资源。
        衣食住行虽平常,但师生感受却不一般。复旦大学将梯次推进校园基础设施改善:在四个校区增设便民基础设施;系统整合会场、住宿、停车等校内资源;完善师生期盼已久的部分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场馆设施……
        在集全校之力攻坚“急难愁盼”的同时,“师生数据一表通”“创新融空间”“复二代小课堂”等8个“马上办”民生实事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找到最本源问题打造“核爆点”
        “我们必须把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能级作为最核心任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策源能级,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近日在教育部、上海市共同举办的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上说。
        策源的基础是找到最本源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就意味着新的可能。而“国之大者、城之要者”正是创新策源的所指所向,是挖掘科技创新“核爆点”源头要害的根本遵循。
        一个多月来,复旦大学创新策源专题调研组的足迹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前往兄弟高校、头部企业,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密集开展10余次调研访问和专题座谈会,全力以赴答好“八问”之一的“如何找准提升创新策源能级的‘核爆点之策’”。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专题组深入产学研一线,对以大规模算力平台为基础,推进复旦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统一的思路:充分发挥学校理工文医多学科优势,建设在关键科学领域的AI大模型,推进和变革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经济金融、医药健康等多学科领域的发展。同时,通过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研究,深度融合各优势学科,推动研究成果应用落地,以融合创新、系统集成的“复旦模式”,为上海市、为国家的原始创新竞争力贡献力量。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创新策源无止境,专题组下一步将推动形成主动融入、全面对接上海先导和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策源新格局,把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服务国家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建设“第一个复旦”的重要发力点。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