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3-09-14 10:01:39
2017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上海高校教师传承黄大年精神,踔厉奋发,继首批12个、第二批8个团队入选后,今年第三批又有1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为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担当新作为。
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和小育一起,领略他们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上的闪亮风采,品读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的故事。
日前,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由25名教师组成,包括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以实际行动践行黄大年同志的精神和理想。
铸魂育人,教学为本
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钻研教学艺术,随时注意发掘教学素材,精心收集和编写了2000余个教学材料,使每一堂课既有专业深度又生动活泼。
在华政建校六十五周年的宣传片中,团队负责人王迁教授一句“我从未上过一节没有经过精心准备的课”感动了许多师生。他也连续多年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
团队成员言传身教,带领学生探索进取,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所指导的硕、博研究生均有独立发表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评全国知识产权类优秀博士论文,并有近30人次分别获评上海市、学校优秀毕业生或优秀毕业论文。
从全日制硕、博研究生中走出了“十大杰出青年法律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女律师15强”和著名法律网站创始人。
团队成员积极进行课程创新,润物无声式开展课程思政。比如于波副教授在全球首创了《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课程,实现了葡萄酒品鉴与法律、家国情怀、职业礼仪的完美融合。
除注重学术育人之外,团队还注重对学生法学应用能力、法学思维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培养。
团队成员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数量达到36项目,团队成员王艳芳教授等指导大量学生参加了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等实践活动。
锐意改革,坚持不懈
团队成员深度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设计,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成员以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为目标,长期致力于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在王迁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年、三个阶段的精心打磨,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专业课程体系逐渐成熟和完善。
第一阶段,是将线下课程《知识产权法》和《著作权法》打造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第二阶段,是完成了线上课程的专业制作,仅在2020年的春季学期,全国就有35所院校、4000名学生正式选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知识产权法》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著作权法》获评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第三阶段,新开设了《知识产权法案例研习》和《知识产权法论文写作》课程。前者采用事先发放案例和提出问题,课堂上进行小组报告与全体讨论、辩论和追问,再做针对性讲解的教学方法。
为配合教学改革,王迁教授独立撰写了新型学术型教材《知识产权法教程》(一至七版),被400余所院校使用。《教程》与时俱进,两年至三年修订一次,每次修订幅度都在七至十万字,累计印刷21万余册,获得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和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王迁教授参与开启了推荐学生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实习的渠道,成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成果。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陈绍玲教授、贺炯副教授、侍孝祥副教授带领学生参与国家相关部门委托的对国际条约及自由贸易协定草案的研究,通过翻译整理资料和撰写报告,既提高了其专业外语水平,又使之产生了用专业知识报效国家和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与时俱进,科研创新
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打造上海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世界数字之都的需要,以上海市“王迁劳模创作工作室”为依托,以团队负责人王迁教授主持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立法重大问题研究》《媒体融合中的版权理论与运用研究》和团队成员、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中国方案研究》为基础,带领团队以坚实的基础研究创新知识产权理论,以高度针对性的应用研究为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提高司法保护水平和促进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其中负责人在CSSCI来源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在《中国法学》和《法学研究》上发表论文7篇,出版专著5部,在SSCI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3篇。近五年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作为首席专家承担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了知识产权法学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获评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四项省部级科研奖。
社会服务,长期耕耘
团队成员长期参与国家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政策的制订。国家版权局近年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都吸收了团队的学术成果和意见。
王迁教授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著作权法》修订。团队成员黄武双教授、储翔副教授参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有关商业秘密民事和刑事司法解释的制订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门规章《商业秘密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起草。
团队成员王莲峰教授长期参与国家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政策的制订,参与上海市商标品牌“十三五”规划设计和论证工作,受邀为上海市高级法院及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讲授商标法立法前沿和司法保护热点案例及法律适用等。
同时,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立足当代中国技术变革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对司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认定传播行为的“传播源”理论和传播权体系学说被许多法院所接受并应用,相关判决体现了该学术观点。
团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还为我国参与制订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发挥了较大作用。如团队负责人王迁教授七次被委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对国际版权条约的谈判。
团队成员、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提出网络盗版治理和新旧媒体融合咨询建议,推动了院线电影网络盗版治理。于波副教授关于网络游戏监管的决策咨询建议,助力网络游戏监管的政策更新,推动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
图片由华东政法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