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上海高校智慧① | 技术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3-10-24 10:43:35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上海高校积极担当作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高校以自身学科特色和科研实力赋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服务民生的探索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挑战计划”结硕果

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挥一流大学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上海交通大学于2018年5月正式推出“全球挑战计划”。39支团队、600多名交大学子、150多名中外教师,踏上了保加利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孟加拉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智慧和力量扎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在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服用本土天然药物是当地人主要的医疗方式。但当地本土药物研发及生产却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药品质量体系不规范、不完善,并且非洲缺少一部靠谱的“药典”。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傅磊借助“全球挑战计划”项目,带着团队完成了《基于非洲“药典”创建的科研实践计划》的实地创建工作。在两年时间里带领50余名在校学生,与当地数十名博士生及博士后一起完成了埃塞俄比亚种属青蒿及辣木的成分标准制定,完成了两种植物药的分析工作,并对当地医疗卫生体系构架、多发病和传染病的控制、常用植物药及其用药方法和习惯等开展了拓土调研。团队还搭建了“药典”数据库,为非洲当地特色药材的研究发展和标准制定提供在线数据存储、查询、分析支持,为《非洲“药典”》标准模板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意义。

保加利亚地处“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上海交大早在2016年就在这里成立了上海交大保加利亚中心,为那里的学子提供教育支持,为当地发展提供智库方案。在保加利亚,已经产生了3个交大与当地院校合作的国际项目,其中两个涉及“乡村振兴”。

“全球挑战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上海交大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车生泉带着同学们调查了那里的乡村现状。2019年,6名交大师生和4名保加利亚当地学生将研究当地的乡村文化,并针对“中东欧16+1农业示范园区”进行初步分析,制定保加利亚版的工作方案,将在对保加利亚乡村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产业与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我国的乡村发展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同济大学:

共享“一带一路”科技人文创新成果

近年来,同济大学一批科研团队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研人员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承担完成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上海市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百余项,涵盖环境治理、道路交通安全、新材料研发、隧道工程等领域。学校获批建设巽他陆架大洋钻探国际联合实验室、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一带一路”科研合作平台。

作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承担完成多项“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还与“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秘书处共同发起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发展论坛,共谋发展共赢。

首届“一带一路”环境院长论坛

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同济大学还于2018年底发起并成立“‘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联盟”,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环境学院在环境及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联盟签订了多项科研和教学合作协议,涉及水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管理、可持续城市规划等方面,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东华大学: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纺织共同体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成立五周年,近日,第二届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年会在东华大学举办,该联盟是由东华大学联合世界各地具有纺织特色的大学于2018年发起成立的非法人学术团体,共有来自19个国家37所成员高校参与。本期,来自联盟成员单位的专家学者们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关于纺织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等进行交流研讨。值得一提的是,东华大学依托该联盟立项的“中国-塞尔维亚家用纺织品设计与电商复合型人才合作培养项目”已列入全国仅有的四个“优先资助项目”之一。

中非纺织服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

在“中非20+20高校合作计划”框架下,学校连续8年举办中非纺织服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该论坛已成为一项品牌活动,为助力非洲纺织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企业人才,推进中非合作关系作出实质性贡献。

王华在田头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专家讨论棉花种植新技术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华教授是一位“棉花全产业链”研究专家,他的棉花“种子”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丰产丰收。他指导乌兹别克斯坦巴雅乌特地区1万公顷棉花采用中国新疆膜下滴水灌溉种植技术,2020年棉花产量增产30%。此外,应塔吉克斯坦政府邀请,王华代表学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主持中塔数字化纺织产业园建设设计规划。“接地气有启发,既实用又生动,为我们生产出更优质的棉花和棉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这是各地棉农们对王华团队最多的评价。

上海海洋大学:

助力“小而美”民生项目合作

上海海洋大学“澜湄国家稻渔种养技术合作及水产养殖减贫”项目致力于帮助澜湄国家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保障粮食安全与居民营养水平,培养稻渔专业人才。近年来,“澜湄稻渔”合作项目组克服困难,正在柬埔寨和老挝实施“水稻-罗氏沼虾”“水稻-红螯螯虾”和“水稻-罗非鱼”三种稻渔模式试验和示范,通过视频和邮件等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初步建立了澜湄国家的稻渔合作网络。

柬埔寨稻田收获的罗氏沼虾

学校专家介绍澜湄稻渔项目的实施进展

2021年,学校获批亚洲合作资金专项项目“中国-印度尼西亚近海海洋生态牧场技术”。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海洋生态牧场为核心,研发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关键技术,解决印尼渔业产业当前所面临的渔业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渔业资源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等瓶颈问题,并为印尼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实际解决办法,增进渔业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发挥海洋蓝色粮仓功能等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2023年度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印度尼西亚培训班

上海师范大学:

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自2017年以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教育行政人员高级研修”项目已经连续举办七年。今年的主题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旨在探索教师职前培训和终身发展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以此来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探索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10月13日至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举行

研修项目共开展三场大型学术论坛,分别就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本土行动、“教非所学”教师的职业培训与行动进行了主旨研讨。在此期间,学校实现了多项国际交往和务实合作内容、与各国谈成四个深度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州立大学建立分中心;在肯尼亚、加纳、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落实师范生调查项目;与乌兹别克斯坦教师教育领域在未来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与巴布亚新几内亚University of Goroka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南太平洋地区的教师教育质量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共创全球“无疟世界”

消除疟疾是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议题,有些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面临着疟疾传播严峻复杂的形势。助力它们消除疟疾,打造健康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且深远。

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共同主办的“全球健康论坛”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成立“全球健康学院”。这是上海首个以学院命名的全球健康机构,共同在全球热带病防控、生命全周期健康、全球卫生政策与治理等方面,推动全球健康学科的发展,促进中国方案、中国产品更好地为全球人类健康服务,为我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携手成立“全健康研究中心”

2020年5月,在上海市、海南省及英国爱丁堡市政府领导、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上海交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宣告成立“全健康研究中心”。同时,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发出《同享一世界、共筑全健康》倡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师生在东南亚开展“中国抗疟经验在东南亚转化可行性研究”科普宣教

仅在2022至2023年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40余名不同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优秀学子通过与来自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四国和东南亚老挝等地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进行交流合作,共商如何推动中国抗疟经验的转化运用。结合“全健康理念”,专业团队提出“1-3-7+X”基层治理抗疟模式及长期高效科普宣教建议以助力疟疾消除,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