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时间:2024-02-26 10:19:04
水果怎样更好保鲜?长宁区愚一小学向红分校学生吴忧开展的迷迭香浸提液对常见水果保鲜作用的探究,起源于在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与区少科站生物教师的思维碰撞。吴忧的课题《“提”香“果”色——迷迭香浸提液对几种常见水果保鲜作用的探究》已是她第二次获得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还作为小学女生代表,受邀参加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女科学家峰会。
长宁区少科站将优质科普科创课程送入中小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优质科创资源,还孵化了一批科创小达人、科创达人老师和科创“黑马”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月22日,长宁区教育局的课后服务探索《助力“双减”课后服务,助推学校科创教育》,连同区内8所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实践,共同获得2023年上海市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优秀案例。
“小学校”有“大作为”
愚一小学向红分校地处愚园路的一条弄堂里,是长宁区最小的公办小学。课后服务学习活动空间不足,如何对现有空间进行创新改造?学校突破狭小的物理空间,深挖校内“小天地”,坚持“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方面,把长期堆放杂物的阁楼建成自主性、智能性、个性化于一体的科创中心,另一方面,对教师车棚进行改造,打造交互性、开放性、趣味性的创客长廊,学生在长廊中可看、可玩、可学、可研,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成真的地方。
阁楼改建的校园科创中心
车棚改造的创客长廊
“小学校”有“大作为”。学校不断创设新空间,满足课后服务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机会,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意成果,学校“小创客”不断涌现。本学期,区少科站金朋珏老师继续为学校课后服务送课——《创意金点子》。
愚一小学向红分校学生在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
利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在试管中制作一杯“化学鸡尾酒”;滤纸制成的“晴雨花”,可以反映空气湿度的变化。“趣味化学”课后服务活动中,学生自制肥皂、叶脉画,尝试炼“金”术,玩转“汽水炸弹”;观察孢子、制作“魔蛋”、解剖沼虾……“舌尖生物”课后服务活动中,学生围绕身边的动植物,在“玩”中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如何精准发力,助力区内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实现优质科教资源全区共享?区少科站对已实施10年的“快乐科技我能行”中小学科技拓展系列活动进行知识点再梳理和教学单元再设计,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校推出包含14个主题、22个科技项目的课后服务活动单,供学校自主选择。围绕课后服务内容,由区少科站出版的书籍《SEED科普万花筒》《SEED科学实验室》《SEED科创梦想家》,赠送给全区所有中小学。科普科创课后服务,不仅有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更注重对学生科学观念、思维能力、探究方法等高阶素养培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校内相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航模“零基础”成为科创老师
下午3点半,伴随着下课铃声,延安实验初级中学航空模型小组的小伙伴迅速赶往训练场,10多架由学生制作完成的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等待“检阅”。区少科站老师顾允一带着同学们操纵模型飞机。每周一次的航模课,除了教授航模小组的学生,顾允一还负责带教延安实验初级中学青年历史老师张莹。
航空模型小组的学生正在动手制作
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学生操纵模型飞机
起初,张莹对航空模型完全是零基础。为了充分利用每周一次到校的机会,顾允一不仅指导张莹与学生一起制作、训练,学生训练结束后,还给她“开小灶”,详细讲解航空模型操控要领,分析制作过程和学生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拓训练思路,提出改进方法。张莹很快掌握了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制作方法和平飞技能,并能独立指导学生修复训练中受损的模型。如今,她成为学校航空模型兴趣小组指导老师,学校多次在国家级航空模型赛事中摘金夺银,在线操纵项目市级比赛中更是连续获得个人和团体优异成绩。
在区少科站专职教师的指导下,适存小学尝试性地发掘了一位具有编程专长的数学教师,成功转型为专职科创辅导教师。近年来,该校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大幅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区少科站提供的课后服务,有意识地将科技教师的带教、科技社团的指导融入其中,通过课堂观摩、竞赛指导、课后研讨等形式,让学校新生代科技教师迅速成长,培养高水平科技社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两年来,区少科站与学校联手共建区科技活动项目示范点42个,覆盖环境保护、AI机器人、头脑奥林匹克、电子等15个科技项目,来自2所中学、3所小学的6门科技拓展课程被评为市优秀科创课程。
“科创小达人”孵苗育苗更精准
如何聚焦站校合力,实现协同育人?区少科站科技教师带着优质科教资源,走入区内各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作为区属校外教育单位,区少科站的专业教师还与校内相关教师结对,提升学校教师活动开发、学生指导能力,让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惠及更多学生。从孵化科创小达人,到培育科创达人老师、孵化科创“黑马”学校,通过课后服务精准帮扶,区少科站让越来越多曾经在科创教育方面较为薄弱的学校在科创赛事中“冒尖”。长宁区少科站站长姜嵘说,抓住学生兴趣培养,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更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志趣培养,希望培养有科学家潜质、具备探究能力的学生。在这两者之间,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创的乐趣。
在课后服务时间,北新泾第三小学的学生探究身边的植物
激发兴趣,培育志趣,科创实践稳中有升。区少科站深入校园开展课后服务,使科创小达人“孵苗、育苗”更精准、高效。不少有科创兴趣与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获得长期跟踪辅导。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长宁学子的科技创新成果申报数逐年上升,2023年已达677项,参与学校数达90%以上,获奖数量始终稳居全市前列。
除区少科站之外,区少年宫、区劳动教育技术中心主动整合原有课程资源,送教上门,在“双减”中做好艺术教育加法、劳动教育加法。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熊秋菊说,长宁将继续围绕富有生命力的“活力教育”,在丰富内容供给、加强数字赋能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未来继续加强学校课后服务,持续资源建设与师资培养,推出更多元化的服务形式,给予学校和学生更多个性化选择,五育融合,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