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陆梓华
时间:2024-08-28 09:59:20
把教室搬进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请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各行各业专家大咖站上讲台,和青少年面对面?这样的学习方式变革,是否很令人期待?今后,在上海,校内外教育的界限将被进一步被打破,相关的活动和课程也将更规范、更有序。
作为全国首部针对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日前出台,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记者从市教委举行的相关座谈会上获悉,根据这一规定,上海将要求各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与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对接,鼓励建立合作机制。本市将推动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资源库,并把校外实践教育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馆校深度合作 破解多年痛点难点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介绍,这一《规定》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等要求的背景下出台的,在全国尚属首创,体现了上海先行先试的责任担当,着眼于促进全社会资源挖潜汇聚和有效利用。今后,上海将加大“开门办教育”力度,营造共同关心支持校外实践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校外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规定》的出台破解了中小学开展校外实践教育遇到的实际问题、难点痛点问题。”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许晓芳参与了这部《规定》的调研、论证等过程。在她看来,校外实践教育是衔接打通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历练的“最后一公里”。
但是,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比如,如何把场所资源形成教育课程,用怎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嘉定区对此做出探索——通过整合资源,建构了区域“擎”综合课程体系,分成人文和科创两大板块,涵盖智慧枢纽、科创中心、汽车之城、江南名城等8个主题,已研发面向小学、初中、高中的科创实践类课程300余门,覆盖90余所中小学。又比如,学校教师擅长学科教学,对校外实践教育场所的内容并不熟悉;场所工作人员对校外教育资源内容是了然于心,但不熟悉教育教学的方法。有了课程,谁来教?怎么教?这就需要“双师”教研。在嘉定,历史教研员和语文教研员已经加入了南翔古镇、娄塘游击队纪念馆的教研,帮助场所专业人员提高了课程内容逻辑、教学策略、互动提问等方面的能力。
明确各方责任 创新可以更“大胆”
“安全问题肯定是重中之重,另外,有了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资源库之后,对学校而言,如何选择场所,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让学生更有收获,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许晓芳说。
从1997年开始,上海市格致中学组织学生走进大别山,引导生活在大都市的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考察乡村地理,感悟乡村变化,用实际行动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献计献策,20余年来,师生合力资助当地贫困学生总数逾600人。此外,学校的理、化、生、地等自然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与相关场馆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育。“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时常有这样的思考和困惑,在组织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教育时,如何与实践教育场所建立合作?如何与各类校外场馆合作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切实保障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格致中学校长吴照认为,《规定》的出台,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校外场所在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中的职责和定位,为学校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构建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体系。
“在我们的观众中,学生群体占比40.75%。”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在青少年学生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后,中共一大纪念馆也将结合科技赋能,馆校双向互动,为更多的中小学特色思政课创新教学方法、焕新教学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当然也欢迎更多创新性课程项目来到我馆先行先试。”阮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