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4-10-16 12:20:32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10月12—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及同期活动在上海举行。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在15日晚举行的冠军争夺赛上,来自国内外高校的6支参赛团队同台竞技,最终上海交通大学的“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项目勇夺冠军。
此外,清华大学的“虚拟机房-电网式算力调度网络”项目获得亚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的“无界BOUNDLESS—开创民生保障通联新纪元”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曦曙科技——零碳太阳能跨季储热开创者”项目、伦敦大学学院的“Vastech Energy: the Next-generation Intrinsically Safe, High-power Energy Storage System”项目、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gOss: Customized Biodegradable Magnesium-Based Bone Implants”项目获得季军。
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其中,高教主赛道在“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基础上,创设了“人工智能+”赛道,新工科类项目82.1万个、新医科类项目19.2万个、新农科类项目30.1万个、新文科类项目62万个,“人工智能+”类项目32.6万个,充分激发了各学科专业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决赛期间,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同期举行,联合国有关代表、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代表等350人应邀参加。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以“开放、合作、共享、互促、融合”为宗旨,由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发起成立,致力于为大赛参赛选手和企业、投资人搭建交流平台,为优秀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指导与支持,汇聚企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现已邀请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校(境外高校30所)及21家企业入盟。
联盟成立仪式上发布了《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和《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是全球首部将大学生作为创新主体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全面分析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及国际组织推进大学生创新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对未来全球大学生创新教育和战略行动发出倡议。《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是全球首个从国家/地区、高校和学生三个层面对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质量评价的指数标准。两者的发布将为全球大学生创新和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4年6月12日,本届大赛以“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筑梦青春”为主题,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举行了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在创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真正成长为让党放心、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代表以“我的岗位在乡村、在车间、在沙漠、在深海、在蓝天”为题,动情分享了他们在基层医疗、智能制造、绿色环境、海空装备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讲述了中国当代青年主动服务国家急需、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动故事。
据统计,今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以来,共有480万名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和广大城乡社区,投身“红旅”活动,共上一堂创新承载家国情怀的“思政金课”,用创新实践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10月15日上午在上海市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会议中心举办,有关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参赛项目代表等4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资源对接会作为总决赛的重要同期活动,聚焦国家战略产业需求,注重建强校企合作实体,切实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高校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问题。对接会架起教育端与产业端之间的桥梁,深化与各地区域转移转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合作,鼓励支持投融资机构有“鹰眼”、有慧眼,积极参与大赛投融资对接活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青年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畅通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接会上,中昊芯英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杨亚辉进行题为“刹那灵感 触动梦想”的项目路演,详细介绍了“中昊芯英”高性能AI处理器的研发探索,努力实现AI大模型训练的“刹那”速度,全力打造“China”芯片,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投资机构代表、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钱骥结合项目价值、市场需求、技术优势点评路演项目,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周宏建作主题分享。骄成超声起源于上海交大师生共创的项目,聚焦超声波技术及应用,经过数年技术攻坚,实现超声波裁刀生产自主可控,通过横向课题、联合培养等方式与学校深度合作,形成了科技-教育-人才为一体的产教合作模式。中昊芯英等十家企业与投资机构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额达5.58亿元。
自大赛启动以来,共举办线上线下30余场资源对接会,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项目团队、投资人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大赛资源对接活动共促成参赛项目获得意向投资68.03亿元。
大赛总决赛同期举行了大学生创新成果展,通过典型参赛项目展现大赛以教育促创新的卓越成效。成果展分设“顶天”“立地”和“创新向未来”三个展区,28个参展项目涵盖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以及国际优秀项目。
“顶天”(战略领域)展区,主要展出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领域的创新项目,展示当代青年学生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中的探索实践。清华大学的“深言科技”项目是2023年大赛亚军项目,使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技术,打造新一代智能信息处理平台,为信息密集型组织重塑信息处理全流程,依托项目创立的公司已获4轮超5亿元融资。
“立地”(扎根大地)展区,展出红旅赛道、产业赛道、职教赛道的典型项目,彰显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三农、服务产业应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风采。兰州大学的“草地修复”项目,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毒杂草肆虐、草地生态亟待修复等问题,开展乡土草种驯化选育,构建起“技术产品+培训推广”的生态修复与牧民帮扶协同模式,累计推广草地修复面积20万亩,帮助牧民年增牧草产量450吨。
“创新向未来”(国际和未来)展区,重点展出中学生、国际学生参赛项目,讲述青年学生在大赛中的历练和成长、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故事。广东广雅中学的“AI联网视觉识别道路警示机器人”项目,致力于解决交通事故后手动放置三角牌预警效果差、二次事故风险高的问题,结合兴趣爱好使用物联网技术制作了智能机器人设备,事故后自动移动到指定位置提醒来车。项目产品已通过专业验证测试,并获得多家行业企业的项目推荐函及合作意向书。
本次大赛未来感、科技味十足,大赛吉祥物“沪闯闯”首次以AI数智人的形象亮相,为大赛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科技与文化色彩。“沪闯闯”融合了强烈的海派文化风格,凸显了上海元素,与大赛的“四新”理念相映成趣。比赛期间,“沪闯闯”全程陪伴着广大青年学子勇闯科技创新之路,进一步彰显了大赛的创新精神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