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探索“全景式思政课堂” 首创青少年“人民城市我来建”沉浸式互动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

时间:2024-11-11 15:19:55

图说:学生们沉浸式互动观展

用青少年视角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一个“金点子”、为家门口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做设计、亲手画一画2035年苏州河沿岸地区的规划蓝图……11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在“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中开展。全市招募的25名青少年代表走进主题展,化身6种不同身份的城市建设者,在完成一个个任务挑战的过程中,体验人民城市规划、感悟人民城市理念。

6种城市建设者“角色”供选

11月6日,“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开幕,运用图片视频、多媒体、实物、互动展项、情景短剧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上海全力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生动图景。青少年是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为提升青少年观众的观展学习体验,展览特别推出了《人民城市 实践有我——“行走的思政课”青少年研学手册》,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方式,引导青少年将参观中的所学所感转化为对人民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这份研学手册提供了“建筑师”“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管理者”6种城市建设者角色供学生自选。选定角色后,学生们可以结合展览内容,沉浸式地完成“人民城市金点子”“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师”“助力建设无废城市”“应急装备连连看”等18个研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员、研学导师会引导青少年完成从“看懂人民城市建设成就”到“感悟人民城市理念意义”再到“体验参与人民城市规划”的三重转变。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八年级学生卓成杰选择了“科学家”,他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成本更低强度更高的新型材料;中国中学七年级学生杜悦童选择了“工程师”,她设计了一款海陆空三用的电车,环保无污染,让未来的人们出行更加便利;闵行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钱婉昕则选择了“艺术家”,用画笔直接描绘出了她心目中未来城市的样子……“和以往看展板找答案的任务单不同,这份沉浸式研学手册融入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希望引导青少年们以未来城市建设者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参观,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对人民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本场思政课的研学导师、钱学森图书馆综合事业部部长傅强说,作为首批体验者,这些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喜。

未来几周,人民城市主题展还会持续推出丰富主题课程和活动,从不同维度带领大家感受人民城市的底蕴风采。

馆校协同打造大思政精品课

上海开埠后,苏州河曾承担着重要的航运功能。随着城市更新,苏州河逐渐实现沿岸工业仓储向滨水公共空间转型。“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苏州河不仅是一条生态宜居的河流,更是一个文化、经济、社会等多功能复合的活力区域。苏州河经过三十多年的综合治理,曾经酱油汤色的河水渐渐恢复当初的模样,两岸具有传奇故事的老房子也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打卡、喝咖啡、社交,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城市面貌和精神。”在展览现场特别设置的“红途学苑”大思政课活动空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毛倩倩老师和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曹夏雯老师一起开讲。跟随着老师们的讲解和丰富的丰富的音像资料、历史档案、随手拍照片,学生们的思绪在苏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梭,了解几代人眼中不同的苏州河印象。

图说:毛倩倩老师正在上课

“我在苏州河上设计了一块大玻璃,上面有咖啡店、冰淇淋店等供游客休闲游玩”“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在沿岸增加了适老化厕所的数量”“我们规划了供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场所”……在实践环节,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被激活,6个小组根据现场抽取的不同角色定位、功能分区和科技发展维度,利用手绘画板、贴纸等道具制作“板块蓝图”,共同拼绘了2035年苏州河沿岸地区的规划“全景图”。

图说:学生们分组讨论

据介绍,这堂“与城市共成长——筑梦苏河”大思政精品课,是由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合作开发,以双师双研、协同授课模式,融合城市规划知识和历史、美术等跨学科教学,是市委宣传部推进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指导馆校合作、双师双研开发的精品示范课程。课程围绕苏州河蝶变发展主题,通过“感知·史迹”“探索·足迹”“创造·事迹”三大板块,引导青少年完成他们对2035年苏州河沿岸地区的规划设想,让青少年了解城市历史、感悟苏河变迁、畅想人民城市美好生活。下一步,馆校将继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教专员和大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集体备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合力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思政课程、打造一批实践教学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教学实践案例。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